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2013年全国生态学/天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举行

Eedu.org.cn 作者:孙亭文    资讯来源:中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10

2013年全国生态学/天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举行

图为2013年全国生态学/天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现场。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9日电 (记者 孙亭文)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新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新疆天文台承办的“2013年全国生态学/天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9日至10日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举行。

  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介绍,本次博士后学术论坛覆盖了北京、江苏、四川、新疆等16个省市自治区,4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单位、100多名知名专家、合作导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热情参与。这是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07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来在西北地区举办的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学术盛会。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期间,专家学者们将以《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植物抗旱性的生物膜基础》、《荒漠植物的水分响应与适应:个体、层片到群落》、《新疆北部岩石圈性质与演化—以阿尔泰造山带为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沙漠化治理的思考》、《美丽中国视角下的民生科技发展评价研究》、《超新星遗迹中的过电离过程》、《新疆110米射电望远镜》等涉及生态学及天文学的报告题目进行讲演。

  参加是次论坛的学者专家还将分别考察新疆准噶尔通古特沙漠试验地、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基地等。

  陈曦认为,多年来,博士后制度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培养吸收高层次人才的渠道、成为各企业创新主体的平台,成为高校、科研院所筛选、补充师资和科研人员的重要来源。博士后制度的设立,在提升研究层次、提高决策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陈曦介绍,2007年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地理学和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研究所建立。4年来,流动站在全国博管办、博士后基金会和自治区人社厅博管办及有关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各合作单位及指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招收进站人员25名,获批科研项目25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发明专利2项。博士后已逐渐成为新疆生地所科技攻关的中坚力量。

  主办方称,本次论坛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不仅能够启迪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思路、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献计献策、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