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绿色创建 >> 生态省 >> 正文

生态立省:何以立,以何立?

——与青海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曹文虎一席谈
Eedu.org.cn 作者:章悦    资讯来源:青海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4

  青海新闻网讯生态就是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有机统一。一般语义理解为,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自然生态。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绿色的、自然的、清洁的、节约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的含义。

  编者按:省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上,我省首次提出关于“生态立省”的概念,今年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宋秀岩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作了这样的表述:立足青海的基本省情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

  “生态立省”概念至此成为全省上下关注的热门词汇。

  保护生态是“包袱”还是机遇?

  保护生态会不会放缓发展?

  如何做到保护和发展兼而有之?

  “生态立省”靠什么立,如何立?

  从今年元月份,省发改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组成课题组,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调研,形成了31万字的青海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研究报告,对“生态立省”战略作了完整诠释和全面阐述,认为:“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有历史、有条件、有基础,通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生态立省”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继续解放思想,重新审视和认知青海的生态地位,深刻领会这一战略的内涵、特征及意义,明确战略实施的具体部署,是我们实施好“生态立省”战略的关键环节。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省发改委主任曹文虎。

  1、 生态建设历史

  -“生态立省”战略的提出不是孤立的,是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历史的延续

  -“生态立省”是我省生态保护思想和意识的发展和提升

  记 者:“生态立省”这一全新的战略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的?

  曹文虎:“生态立省”战略是新时期我省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方略,它与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历史是一脉相承的。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青海就本着保护和建设好美好家园的目标,踏上了几十年生态建设的征程,1951年后,相继成立了西宁湟水林场、青海草原虫害防治机构、省“三废”治理领导小组等一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监测机构,颁布了《青海省森林保护暂行办法(1951年)》、《关于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实施细则》、《青海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一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办法,实施了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植树造林、中小型水利、工业“三废”监测和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围栏建设等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立了孟达、青海湖、隆宝滩、可可西里、三江源、可鲁克湖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

  进入新世纪,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我省在解放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谋求新的发展思路上,提出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并组织实施了一批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为青海生态立省战略形成奠定了基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生态立省”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近60年间,是青海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努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60年,是全省生态意识不断提升的60年,也是我们不懈努力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的60年。回溯我省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是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认识和理解“生态立省”战略的基础。可见,生态立省战略的提出并不是孤立的,是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历史的延续。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一幅山青水秀天蓝草绿的新青海画卷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2、 生态战略地位

  -青藏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生态屏障

  -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年价值量约为1.3万亿元/年

  记 者:“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基本形成共识,一提到青海的生态地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但对其价值以及从全国、东南亚乃至全球环境的影响方面认识尚显模糊,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审视和认知青海的生态战略地位。

  曹文虎:解放思想,正确、科学、充分地认识生态以及青海省的生态地位、生态价值,是贯彻“生态立省”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青海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战略区,除中华水塔、高原种质资源库等,其重要性还主要体现在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两个方面。

  我们说,青藏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生态屏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改变和影响了气候。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在全球北纬15°~30°之间基本是干旱荒漠带。而赤道地区形成的低纬环流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在北纬30°附近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北支气流经我国新疆吹向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并造就了青藏高原地区冬暖夏凉,光照充足,温差较大的独特高原气候,为特色农畜产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与印度洋暖湿气流结合,并与太平洋形成的高温、湿润、多雨的偏南风交汇,转变为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了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形成了雨热同期,降水充沛的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使我国与北半球荒漠带(北纬15°~30°之间)纬度相近的长江以南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其次,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我国西部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流。每年冬季,青藏高原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的大举南下,使位于高原东南和南部的地区比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气温高,且全年温差较小。

  再次,阻挡了沙尘暴。目前,我国沙尘暴主要来源于中亚、塔克拉玛干和外蒙古地区,其中由中亚地区引起并形成的沙尘暴约占四成,沙尘暴传播路径主要为偏西路径和西北路径。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由中亚地区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形成的沙尘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推进,转而由青藏高原北缘吹向华北,客观上营造了我国秀美的江南地区。

  阻挡和减缓了沙漠向东部和东南的扩展。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沙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有中国面积最大、流沙最频繁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每年以5~10米的速度向东南移动。柴达木盆地沙漠以年均1-5米的速度向偏东方向扩展。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阻挡和减缓了流动沙丘向东部和东南的移动,从而有效保护了我国西北、中部和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

  而从生态功能方面看,其服务价值量非常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一个地区的森林、草场、水、湿地、农田等生态类型所提供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青海的生态系统在这些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其相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也不容小觑。通过初步计算,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年价值量约为1.3万亿元/年,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生态立省战略选择

  -“生态立省”战略是我省跨世纪的战略选择,也是青海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

  -“生态立省”战略首次将生态从一般的概念认识上升到一种理念,从一般性工作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

  -“生态立省”战略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记 者:“青海在新时期、新阶段为什么会选择生态立省这一战略?

  曹文虎:生态立省”战略是我省跨世纪的战略选择,也是青海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几十年来,青海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和国家各部委、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青海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希望青海的同志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这是中央领导首次明确提出青海生态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更是殷切希望。也可以这样理解,青海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事项。

  2007年强卫书记提出:“在青海,发展是第一要务,生态是重要责任,民生是当务之急。”

  宋省长在今年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高度重视和关注青海的生态问题,是几十年来前无所有的。这也是青海首次将生态从一般的概念认识上升到一种理念,从一般性工作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首次将生态保护和建设与国家生态大局及南亚各国生态安全联系在一起,首次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践提升到青海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任务,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视野审视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地位及重要性。这一战略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青海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发展的新方略、新定位,是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平台,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理论在区域经济中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也是青海贯彻中央领导指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4、 生态立省战略内涵

  -“生态立省”符合生态系统演进的基本规律

  -“生态立省”战略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是我省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记 者: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生态立省”的内涵?

  曹文虎:“生态立省”是指按照生态系统演进的基本规律,以维护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平衡、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协调和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培育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态文化体系,倡导和弘扬绿色、科学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通过不懈的努力,旨在把青海建设成为生态功能和生态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生态地位和生态安全显著提升,生态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极大提高,人居环境和谐优美,资源实现循环综合利用,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空前繁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同步、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这项战略抉择无疑是正确的、可行的。

  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是我省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为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应尽的责任和所做的重大贡献,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必然选择,也是青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5、生态立省战略部署和任务

  -让全社会都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生态经济意识、能源节约意识等

  -统筹协调各种因素和关系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实施生态立省战略,要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

  记 者:明白了“生态立省”战略提出的依据、背景和内涵,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明确“生态立省”,靠什么立?怎么立?

  曹文虎:“这就是一个思路和战略部署的问题。实施生态立省战略要结合“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区域功能及定位,围绕一个核心,树立一种意识,理顺六大关系,构筑五大生态圈,实施三大战略任务,完善六大支撑体系,从而构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大美青海,争取到2020年建设一个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显著的西部生态省和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

  围绕一个核心,就是围绕科学发展的核心。

  树立一种意识,即树立生态意识。

  理顺六大关系,是要立足青海省情,以统筹协调各种因素和关系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前提和先决条件,理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与统一思想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与项目带动,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与转变政府职能等六大关系。

  构筑五大生态圈,指的是按照林业发展规划,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和各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通过实施小治理、大封育,分区施策,工程带动,全社会办林业等,全力构筑三江源生态圈、青海湖流域生态圈、湟水流域生态圈、柴达木盆地生态圈和祁连山生态圈。实施三大战略任务,就是要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

  完善六大支撑体系,深入挖掘“立”的内涵,在明确生态经济、生态保护、生态文化战略取向和部署的基础上,竭力完善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体系、切实有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合理规范的制度保障体系、先进和谐的生态文明体系、全面高效的防灾减灾体系六大保障和支撑体系,确保“生态立省”战略的顺利、有序实施。

  记 者:生态经济与我们通常讲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态经济主要包含怎样的含义?

  曹文虎:“生态经济分开来讲主要包括生态农牧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

  在生态农牧业上,一是充分利用青海冷凉气候资源,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优化生产布局,以发展油菜、马铃薯、优质蚕豆、中藏药材、反季节蔬菜、特色花卉、果品等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使高效农业成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以优化品质,提高效益为主线,以草产业、舍饲半舍饲圈养业等为基础,以牦牛、藏系羊、“西宁大白毛”等的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发展高效畜牧业和有机畜牧业,提升现代畜牧业在全省牧业产值中的地位和比重,广大农牧民将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高效畜牧业走向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幸福之路。

  在生态工业上,一是依托丰富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广泛采用生物技术、真空包装技术,促进牛羊肉、乳品、鱼类、高原绿色水果、蔬菜、山野菜等农畜产品及水产品的深加工,提高我省农产品转化率,带动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业兴起,构建全省较为完整的、具有现代化工业技术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为主的生态农畜产品加工业体系;二是依靠高科技和先进技术的有力支撑,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指导,发展清洁工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快工业生态化步伐,在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生态保护前提下,继续大力发展水电、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及多产业配套发展体系,稳步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的机床、石油化工机械、工业量刃具、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水平。

  在生态旅游业上,一是以建设高原旅游名省为目标,积极挖掘旅游景区和景点的内涵,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充分依托青海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培育和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记 者:在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形势下的生态保护将会到达怎样一个层面?

  曹文虎:“结合主体功能区区划和“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资源禀赋、生态状况和环境容量,明确区域功能定位,按年度、分区域重点实施好一批大中小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进而实现以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促进和带动经济增长。

  在东部地区,重点实施好湟水流域综合治理、环西宁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青海省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青海省东部干旱山区生态农业综合示范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

  在柴达木地区,重点实施好柴达木地区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格尔木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柴达木绿洲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

  在环湖地区,重点实施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祁连县黑河流域生态治理、共和盆地沙漠化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

  在三江源地区,重点实施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保护区周边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建设、清洁能源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以及退牧还草、重点湿地保护、黑土滩综合治理等工程。

  记 者:怎样构建生态文化?

  曹文虎:“充分发挥原生态文化的感染能力,通过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文化形态,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提倡和宣传生态美观、生态道德、生态平等、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促进自然和原生态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的融合,促使全社会树立生态意识。

  一是将青海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加快青海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生态文化产业格局。

  二是积极创作民族曲艺、舞蹈等大量的文艺作品,以及挖掘、整理民间广为流传的音乐、舞蹈、曲艺及传统节目,加大对青海生态文化的推介和宣传。

  三是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绿色文明校园、绿色生态企业、绿色生态社区和文明生态城市建设,把生态文化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倡导绿色文明消费,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四是全力打造《青海秘境》、《青海诗篇——“花儿”与少年》、美丽夏都等一系列演艺精品,以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音乐制作、舞美设计,展示青海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风貌、民族特色、民俗风情,成为青海文化的靓丽名片。(作者: 章 悦)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