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青山碧水 情系和谐临安
中科院在玲珑街道设立了一个面污染处理工程,主要通过雨水流入河道前,经过山坡下水,房屋瓦片下水及地面水等进行水污染的净化。其次,通过植草沟对山坡下水进行双重净化。此外还有雨水花坛的建设也是面污染处理过程的一个很有特色和有意义的方面。
7月19日, 6+2团队为了进一步对研究的临安市农村饮用水的保护与管理调研的课题的深入了解, 6+2团队前往临安市玲珑街道,对当地的农村饮用水的保护与管理进行实地的调研。玲珑街道办事处的刘处长向我们热情的介绍了当地居民的饮用水现状以及简明扼要的向团队成员阐述了当地的供水工程的建设状况,细心聆听后,刘处长驱车带团队成员实地对中科院在玲珑街道设立的实验点进行了实地参观,并对每个实验工程点进行了解说。
中科院在玲珑街道设立了的面污染处理工程,主要针对雨水流入河道的途径——山坡下水、房屋瓦片下水及地面水等进行水污染的净化。
山坡下水这一块通过山上种植物,一植物的自然净化作用减少于水中的污染。其次,通过在山坡上建水沟,减少水流经山体的面积,从而达到减少矿物质含量及大肠杆菌含量等目的。同时,植草沟的设计更是对山坡下水进行了双重净化。
瓦片上水流到地面,与地面水一起经渗水地面,通过其上由种植草籽自然生长的的草净化后进入地下,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另外,该工程还建立了雨水花坛。其低于地面的独特设计,使大部分降到地面的雨水流入其中,再通过其中人工培养的水生动植物自然净化,经循环后流入大池塘。在中科院进行的实验点中,团队成员很兴奋地看到了洁白的睡莲漂浮在池塘上,这意味着若此实验点水质在检测后能达标,那么这将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雨水花坛作为面污染处理工程的其中一种方法,将会被广泛的普及,到时候相信对污水的处理将会变得更加生态,更加有效。
此外大池塘的岸边植由大面积的草皮,对路面流入池塘的水进行了较好的净化作用。
经过对中科院在玲珑街道设立的面污染处理工程的实地观察,我们不仅看到了面污染处理工程试验点处理建设还相应的看到了面污染处理工程现实的成效,让团队成员对不久的将来面污染处理工程的普及也充满了信心。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灿烂之花,用汗水来浇灌 争当监督员,把好安全关 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环保结合到底 多骑一次车,多一份绿色 生态你我他——脚踏实地 合作交流 江西理工大学实践队员向基层党员“取经” 重走红色路线系列之南湖革命烈士纪念新馆 “重走红色路线”系列之走访校友、收集寄语 生态你我他——扛起责任 积极宣传 江西理工大学赴宁都为留守儿童送“智力” 江西理工大学:将“十二五”规划宣讲到农村 环保宣传走进渭南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