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公益之窗 >> 正文

爱心正遭遇教育苦难的过度开发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16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8月9日公布了《中国优秀特困生调查报告》。报告称,以每年8000元为标准,一个本科生4年的花费,相当于一个处于相对贫困线的农民41年的收入。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表征着中国弱势群体的教育苦难。

  沉重的教育苦难,在政府救助体系尚不完善的现实中,常常指向了社会爱心的救助——每一个苦难报道的背后,都会有类似“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爱心呼唤——层出不穷的苦

难出现,就有着层出不穷的“爱心呼唤”,社会爱心正遭遇着教育苦难的过度开发,这种过度开发对社会生态的破坏是巨大的。“献爱心”本来是一种主动、自愿、愉悦的利他行为,一个人通过主动献爱心,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社会也因此而和谐。

  而教育苦难之后的“爱心呼唤”,则是对爱心的一种过度开发,这种过度开发剥离了“献爱心”应有的主动和自愿,带有浓厚的“道德强迫”色彩,使一种本应是精神享受的东西异化为人们的精神负担——不是我主动去“献爱心”,而是有一种力量敦促甚至“强迫”我去奉献,这会在伤害爱心的同时,让人们产生某种强烈的逆反和排斥心态。

  如果我们以为“献爱心”蕴藏着取之不竭的能量,这必然会产生一种矛盾:热切寄望于社会爱心,而爱心因为能力有限又未能解决问题,于是就必然产生一种失望和苛求——或指责社会的冷漠,或鄙视爱心的无能,或对未献爱心的人进行道德质疑,如此就在引发道德冲突与猜忌的同时,破坏了天然的社会道德生态。

  实质上,在拯救教育苦难这个问题上,诉诸于能量很有限的“献爱心”是根本不行的———爱心至多只能是一种辅助性力量,拯救,只能从降低教育成本和完善政府救助体系入手。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不仅大大地超过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也大大超过了整个社会爱心的能力所及,再多的爱心,在普遍昂贵的教育成本面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