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农林大“生态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开展毛竹林生长状况调查
为对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建设性意见,近期,浙农林大“生态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赴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对当地毛竹林生长状况进行实践调查。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自然保护区,有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人文历史遗迹众多。然而近年,其保护区内毛竹林逐年增加,其他阔叶林木难以生长,林中原有的古树名木和珍稀植物受挤压致死现象严重。面对此种现象,浙江农林大学多名生态学专业的学生组成“生态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在天目山展开毛竹林扩张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主题调研实践,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出科学性的意见。
在几天的实践活动中,“生态先锋”实践小组的成员们利用了遥感影像分析处理、天目山实地考察、保护区样方设置、毛竹-阔叶混交林数据采集等多种方法完成实践任务。此外,此次实践小组的实践活动也受到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实践中,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赵明水带领实践小组成员,了解了天目山保护区毛竹林扩张的趋势,指明实践可展开的有效区域,为实践小组顺利完成实践任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此次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的实践,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下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实践小组的成员们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艰苦的实践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浙江农林大学 林倩倩/文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