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保险”武汉遇冷
倡导并积极推行科技保险的武汉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对上述现象有些叹息:“这与原本的乐观估计差得太远。”
企业环境污染责任险,酒虽好却卖不动
2007年7月,武汉市被国家科技部、中国保监会纳入全国首批科技保险创新6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唯一一个试点城市。面向高新技术企业试推的科技险种有6大类,其中就包括了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2008年3月底,经武汉市科技局牵线搭桥,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卖出了第一单——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与人保财险武汉分公司签下投保协议,成为中部城市中率先“吃螃蟹”的高新企业。
武汉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环境污染责任险是专门针对企业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因突发的意外事故导致有害、有毒物质的排放、泄漏、溢出、渗漏造成承保区域内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被认定为环境污染责任事故而应由企业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据介绍,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中一旦出现事故或风险,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以往这些损失都由企业自己埋单,而如果投保了环境污染责任险以后,就可以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出现损失也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不仅可以保障因环境污染遭受损失的受害方,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科技保险的保费支出可以纳入企业技术开发费用,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可以从地方政府获得一半保费的财政补贴。
这还不算,试点期内,武汉市每年还设立了400万元的科技保险专项补贴,即使投保企业没有出险,政府一样从财政专项资金中拿钱,补贴给投保企业,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就从武汉市科技局一次性领到了28710元政府补贴。
绿色环保的科技险种,缘何成了“王婆的瓜”
据人保财险武汉分公司称,在此险种推出之时,曾有多家企业青睐,并有投保意向。可是10个月过去了,投保客户仍只有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1家。人保财险武汉分公司营销渠道管理部负责人王晓燕略带遗憾地说:“其他有意向的企业各自找了些理由,这事儿也就放下了。”
环境污染责任险有这么多的优点,可企业为何不买它的账?武汉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7年8月前,对一些城市的有关调研认为,“在我国还不具备全面推开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条件”,原因是企业投保意识明显不强、现有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各方准备不足。一些有财力的企业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污染赔偿问题。
据了解,2008年11月,武汉市有关部门曾邀请大型化工企业代表参加了环境污染责任险推介会。会后,面对保险公司伸出的“橄榄枝”,众企业不约而同选择了回避。
一些企业认为,只要企业狠抓安全生产就几乎不会出事故,用不着花钱为事故投保;若出了小事故,企业自己就能解决;而万一出了大事故,保险公司会找出各种免责条款拒赔。
据透露,这项险种的免赔条款有近20条。一些保险公司的条款规定,水体、大气、土壤等生态污染的损失不赔,企业或雇佣人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造成的损失不赔……
而保险公司则自有一种看法:“如果什么都保,什么都赔,‘环境污染责任险’岂不成了‘排污保险’?”
“其实,高新企业不愿买这个险种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宣教中心主任李宏昨分析,既然是高新技术,那么它们的企业本身都是“两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风险也非常小,因此,只针对高新企业推出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可能对这些企业现实意义并不大。
据介绍,此前,科技部相关规定所认定的“高新技术”范围包括: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以及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等11类高新科技企业。
楚天激光集团总裁办负责人童先生证实了这一说法。“我们对此险种的需求还存在疑虑。”他表示,公司目前尚没有考虑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除了这一险种尚属新事物、对其了解不够外,主要还是基于企业本身环境污染风险极小的考虑。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是否能将此险种向污染风险较高的非高新技术企业推广尝试。
尽管如此,武汉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央倡导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这类“绿色保险”产品仍应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只是严峻的环境形势不允许我们在万事俱备的条件下再去实施那些理想的环境经济政策,只能边研究、边探索推广。”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