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市场资讯 >> 环保产业 >> 正文

节能环保“国字号”起航

Eedu.org.cn 作者:李保平    资讯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5

  在民间资本约占80%以上的节能环保领域打出一片天,中节能刚刚起步。

  本刊记者 李保平

  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4天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下称中节能)宣布成立。而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将近半数的议题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在此时宣布中节能成立具有更加意味深长的寓意。

  5月19日,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与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下称新时代集团)重组整合为中节能,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企业集团的雄心彰显。此前,上述两家公司都是节能环保领域的中央企业,重组后,新时代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属一级企业。

  低调重组

  依据2009年底两家公司的经营数据,重组后的中节能资产规模将超过500亿元,销售收入预计超过200亿元,利润额将超过10亿元。该集团谋划打造节能环保领域集规划、咨询、设计、施工、设备制造、投资、运营等为一体的产品体系。

  中节能总经理余海龙表示:“联合重组有效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该集团董事长王小康则从产业链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重组的意义:“此次重组可以提升中节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能力,进一步延伸节能环保产业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我国节能环保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但上述两方重组企业都一致对外保持低调,关于重组事宜的进一步详情目前尚未有最新消息。

  记者致电重组参与方之一新时代集团,该集团行政办公室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公司领导已经明确通知市场部门,近期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因为重组事宜还在继续进行中,新的组织机构还未构架完成,新的人事任免仍未确定;至于新组建企业的目标、主营业务等事项则更需耗费时日才能确定,所以无法透露进一步的详情。

  而当《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走访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所在的节能大厦时,也被拒之门外。

  但中节能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争取在2012年公司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年营业收入500亿元,年利润总额50亿元。

  中节能的表态彰显其想要做强做大国内节能环保产业的决心,然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次很平常的整合重组,只是央企由原来的128家变成了127家。”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亦宁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应着力打造3到5个全国性的环保产业基地,进而支持建设10个以上的大型环保产业集团。”他认为在基地内,大小企业以及各专业门类企业应该协调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新闻处则表示对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与新时代集团重组一事并不知情,有意思的是新时代集团大厦与环保部大楼相对坐落在平安里西大街两侧,而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多属环保部管辖范围。

  相关主管部门在此次重组中的缺位,淡化了新成立的中节能的节能环保色彩。

  要做的还很多

  中节能的成立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国家做大做强央企的决心,无论是在任何行业,大集团全产业模式都是国资委所推崇的,中节能的组建就承载了这样的传统。

  然而,节能环保产业的自身独特性却可能成为全产业雄心的障碍,全业务极有可能不利于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良性发展。环保行业专家表示,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在节能环保领域全业务经营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数国外大型环保企业都是专注于具体领域。

  电力公司进军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在人们的眼里看起来是如此的顺理成章,但也许在中节能看来,这该是他们涉足的领域。

  王亦宁认为,想要在节能环保领域打造巨无霸的全业务集团是不现实的。在节能环保领域,民间资本约占80%以上,光在环保装备制造行业,全国就有约4000多家大小不一的企业,而且在这些年来都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2009年全国环保装备实现总产值1300亿元左右,正是这些企业基本上满足了国内环保装备的需求。

  王亦宁曾任职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但他仍然客观地指出了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

  节能环保领域国家标准缺失被认为是影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滞缓的核心原因。王亦宁以其熟悉的节能环保装备领域为例指出,多达上万种的节能环保产品体系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有了国家标准。

  而这种情况则会引起如下问题:行业发展无序、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后期维护服务脱节,国内环保节能企业只能在低层次上进行价格乱战,高端节能环保设备开发能力缺乏,仅仅得到微薄的行业利润。

  在节能环保设备领域,国产化率虽然达到90%以上,但是核心技术和设备仍然需要依靠国外进口,尤其是在仪表仪器方面的依存度更高。《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获悉,现阶段中国国内70%的减排核心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

  国内企业只是在微薄的利润领域争夺,在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内的1105家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共计700亿元的总产值,其中只有30亿元的利润;中节能也只是把自己2012年的企业总产值定为500亿元,而预计利润为50亿元,这与其它行业利润相比是较低的。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利润率仅为5%~10%。

  相关行业专家认为,解决我国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问题关键是要尽快建立相关的国家标准,为企业提供有章可循的发展环境。重点发展重大环境污染应急装备和技术也是今后的重大课题。

  结合当下面临的问题,某环保行业人士提示,碳捕捉技术将是国内环保节能企业未来面临的重大课题,如果不及早布局,将会重蹈当年发电厂引进脱硫技术的覆辙。

  “当时每个电厂建设投入中的1/3都集中在脱硫技术的引进上。”王亦宁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王亦宁又以亲身经历的禽流感危机展露了一个节能环保专家的视角,“当时很多流感鸡无法处理掉,埋在地下又会引起污染。”他说,而美欧等国因为重大环境污染应急技术先进,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节能成立是重要的举措,但是要真正现实低碳目标,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