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科技突破:创新催生国家数据

——“聚焦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系列报道之一
Eedu.org.cn 作者:梅青    资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4

       编者按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新闻发布上首次公布的这一惊人数据迅速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在全国尺度上公布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大科技突破。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哪些内容?这一重要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量化会产生哪些重要的影响?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报特别组织采写了“聚焦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8篇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一篇,敬请读者关注。

       一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近半年来却因一个重要的事件浮出水面,并成为人们热捧的机构。

       2009年11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对外首次发布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同时公布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6项服务功能的子数据,让世人对中国林业刮目相看,切身地感受到林业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6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量相当于全国年GDP总量的1/3,着实让人惊叹!

       “这些数据,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定位观测成果的首次被量化和公开发表。”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司长魏殿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全球生态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一组数据的出炉,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意义重大;也让人们更加直接感受到科技进步和林业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数据:

       凸显林业突出地位和作用

       中国公布全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什么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赢得高度评价?

       魏殿生说,“在国家尺度上公布全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但中国却靠国家力量做到了。数据,显示了我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树立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崭新形象;数据,也更加凸显出林业越来越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履约增加了谈判分量和话语权”。

       伴随着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减少等各种生态危机对人类的严重威胁,林业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单纯追求木材等直接经济价值转化为追求综合价值,特别是转化到追求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多功能生态价值上来。

       “但林业的生态多功能价值到底有多大,长期以来受科技的局限我们只能去定性‘描述’,无法用‘数据’完整、准确地再现。”魏殿生说,“依托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的研究成果形成的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标志着我国可以实现全面地反映林业的多功能价值和效益,表明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远远超出其直接经济效益,对国家生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能全面地反映出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也用科学的数据有力支持和佐证了中央对林业‘四地位’的英明判断。”

       “在当前全球追求低碳经济、大力节能减排的特殊时期,在国家尺度上形成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有着更深远的意义。”魏殿生说,“众所周知,国家主席胡锦涛倡议的被国际社会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正成为后京都时代各国普遍重视的最经济的减排方式。中国对外公布的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78.11亿吨的数据,不仅彰显了中国在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也为中国政府在国际谈判中提供了科学数据和谈判筹码。”

       突破:

       创新破解世界难题

       当今世界,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才能做到定期公布国家森林生态价值。在全国尺度上实现森林多功能价值的量化一直是国际上的一大尖端难题。

       “我国之所以走到世界前列,首先是因为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生态观测等公益行业的科技事业,其次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定位研究之路。在长期监测形成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全国加快布网、统一监测标准、数据集成处理三大科技创新,最终形成了国家权威数据。”魏殿生介绍说。

       我国对森林多功能价值的测定、量化具有良好的基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生态学及功能价值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全国逐步建立了多个野外固定生态站,积累了一批具有突出价值的监测和研究成果。

       2003年,为适应国家在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宏观决策对各种生态基础数据的需求,国家林业局正式成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与管理中心”,并分别成立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以及湿地、荒漠定位研究网络3个管理分中心,从此森林生态站的建设开始提速,并在7年时间里实现了三大突破:

       突破一:网络布局实现基本覆盖。国家林业局先后投资1.5亿元在全国建设了50个横跨30个纬度、代表不同气候带、与国家生态建设决策尺度相适应的大型生态学研究网络。该网络站点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典型生态区,涵盖了我国从寒温带到热带、湿润地区到极端干旱地区的最为完整和连续的植被和土壤地理地带系列,形成了生态梯度由北向南以热量驱动为主和由东向西以水分驱动为主的大型生态学研究网络,基本满足了观测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松花江(嫩江)等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和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因子间响应规律的需要。

       突破二:形成统一规范和标准。为解决过去由于评估指标体系多样、评估方法有别、评估公式不统一而造成的各生态站监测结果无法进行比较的弊端,“十一五”初期,在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的指示下,2007年正式启动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位观测和评估技术”重大项目研究,并于2008年形成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标准。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针对生态服务功能而设立的专业标准。构建了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营养物质积累、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8个方面14个指标,采用由点到面、由各省(区、市)到全国的方法,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科学评估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价值。

       突破三:形成了完善的数据处理能力。CFERN参照数字化生态站建设规范和标准,完成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定位观测数据的高精度稳定自动采集、数据库建设、安全传输与存储以及质量控制和管理,提高了对观测数据进行分类、标准化、集成、分析的能力,建立了完善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数据的共享服务,最终形成了全国尺度的森林生态功能基础数据平台。

       对此,魏殿生感慨系之,“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较早地开展了生态学的基础观测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但多数国家还处于科研状态,而中国却在较短的时间里以国家力量建设和完善了这一体系,并上升为国家决策和行业需要的服务体系,为提升林业科技整体水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吸取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借鉴了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等权威机构评估报告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开展森林服务功能评估的方法与经验。但专家指出,全国10.01万亿元的森林生态价值量仍是一个保守数据,世界上一些国家公布的国家数据包括7个方面内容,而我国只有6个方面。因此,我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实际价值只多不少!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