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舞起“绿”腰带
本报讯 10月份,与美国企业签订绿色能源合作协议;11月份,又与加拿大企业签约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和垃圾处理项目。《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通过后,作为辽宁开放龙头的大连,始终坚持以低碳战略抢占发展先机,遏制高耗能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沿着绿色的跑道起飞。
近年来,包括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福建海峡西岸以及江苏、辽宁沿海等地区开发规划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新一轮沿海开发大潮随之涌起,与此同时,巨大的污染风险和环境隐患也悄然而至。记者了解到,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内,有28处生态功能区,13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何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同步,成为摆在辽宁决策者面前一道绕不过去的命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坚持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开发示范区。”沿海开发伊始,辽宁即锁定了科学发展的道路。
大连市竖起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环境风险评价三道“绿色屏障”,先后完成了大连市、大连港、长兴岛和金港区等10个总体规划环评;2003年以来,累计批准实施建设项目33715个,其中有800余个新扩改建项目被环保“一票否决”,有372类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被列入淘汰目录。同时,关闭高耗能企业40多家,淘汰高耗能设备6000多台,完成300多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注销或搬迁改造。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增强对铁素资源、能源、水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和再利用能力,年自发电量比例达到56%,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7.8%,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3%。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开发伊始,先设4条高压线: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不批,污染总量不削减的不批,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危及环境安全的不批。
拧紧绿色阀门是减法更是加法。通过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沿海各市引进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能耗的项目明显增多。今年以来,大连市一次签下30多亿元核电和风电设备大单,投资6亿元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也已开工建设,“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正式启动;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今年8月一次性签约15个引进项目,投资总额163亿元,其中有90多亿元用于新能源项目建设;葫芦岛市在大规模淘汰陈旧设备和落后工艺的同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力度。如今,西起山海关、东到打渔山,258公里辽东湾畔,七个经济区依次排开,竞相发展,形成一条知识密集、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产业链,被誉为“海岸中关村”。
高标准有高回报。辽宁省发改委领导告诉记者:今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72.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7%。而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实现GDP总量5410亿元,平均增长13.1%,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海南建成我国首个省级数字化自然保护区系统 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惠民工程 辽宁森林固碳量一年能装40万节车皮 肯尼亚多管齐下发展绿色能源 辽宁省森林固碳量呈增加趋势 第七届亚洲风能大会北京召开 推进绿色能源发展 绿色能源开启新电气化时代 辽宁建设人工湿地系统治理辽河污染 保护环境应从点滴做起 生态城市的幸福读本 辽宁明年将建7个自然保护区 应对气候变暖极端天气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