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东北 >> 辽宁 >> 正文

大力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辽宁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2/11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亮点之一,是我党在经济发展理念方面的一次飞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这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建设美丽中国、确保国家生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掌握生态产品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但与此同时,我国物质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安全性却令人担忧,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让人民群众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可以说,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确保食品安全,是提高百姓福祉的一个重要举措。

生态产品的内涵,广义上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都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以循环利用,而且有利于健康的产品,不但包括有形的农业生态产品、工业生态产品、服务业生态产品,还包括无形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狭义上是指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安全、可靠、无公害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以及自然生态产品,主要包括农业生态产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生态产品,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的一部分。

从狭义生态产品生产的特性讲,其一,良好的品质需要优质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优质的水源、健康的土壤、洁净的空气,这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根基。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政府、企业、监管部门、农民等不同的利益主体,都应对此承担起责任。其二,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生产行为必须得到改变。众所周知,目前广大农村有70%左右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过分依赖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投入品,从而导致土壤污染,特别是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继而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因此,选择生态农业模式、适当的生态技术,促进农民生产行为的转变,将是未来的有效选择。其三,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生态农产品作为原料,工业加工的生态产品才具有基本条件。但农业生态产品的加工生产全过程需要生态技术提供保障,从而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污染,降低生态产品的品质。其四,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还需要国家的引导以及消费需求的推动。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国家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及措施,引导生产主体选择生态产品的生产。同时,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才是推动生态产品生产的关键因素。

生态产品相对于其他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实际上在减弱,这是因为:一、理论界对生态产品意义的理解仅仅局限在一个环节、一个方面,缺乏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的认识。二、政府更关注对GDP增长具有明显效益的产品生产,对生态产品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三、企业没有承担起社会责任,对生态产品的生产缺乏积极性。四、我国生态产品生产的环境不容乐观。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环境、土壤环境以及水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产品生产的环境空间在日益缩小,从而导致生态产品供应不足与消费者对生态产品日益增加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生态产品生产需要良好的生态基础与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明确生态产品生产的四大责任

生态产品的生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行政监管部门、企业、公众的共同参与。

其一,政府应注重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政府治理,提升区域生态服务能力,为生态产品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转变发展观念,将提升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作为任职期间的主要责任,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切不可在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机制下,将追求GDP作为首要目标,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否则就是对区域生态环境不负责任,对区域百姓的福祉不负责任,对区域后代不负责任。

其二,监管部门应做生态产品生产环境的坚强卫士。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业务主管部门往往在执法过程中缺乏独立的执法地位与权力,难以在生态环境执法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监管部门应站在对大众福祉负责、对国家生态安全负责的高度,为生态产品的生产保驾护航。

其三,企业应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生产生态产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行为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因此,企业作为生态产品生产的主体,应担负起应负的社会责任。

其四,公众应加强自律与监督。在生态产品生产中,公众的生产生活行为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公众应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公众应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建设的监督力度,遇到个人难以解决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应积极采取环境公益诉讼,为生态产品生产维权。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建立三个保障四大机制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要建立的三个保障是:一、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国家层面上,将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一个基本国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生产主体参与生态产品的生产。二、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要注重增加科技含量,为此,应鼓励科研院所围绕生态产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组织科研攻关,为生态产品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三、完善的生态法规保障体系。生态产品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障,为生态产品的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一方面切实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另一方面也确保生态产品生产主体的利益。

此外,还要建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四大机制。

一、建立适应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政绩考核机制。目前,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做法就其本质而言,充其量只能说是政府层级的考核,或者说是政府层级管理的一个措施,而不能说是科学的政绩考核。真正的政绩,说到底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而不应由政府自身来评价。为此,需要对以GDP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机制进行彻底的变革,建立与完善适应生态产品生产的政绩考核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将群众的参与纳入其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考核。

二、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一般而言,生态产品的生产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在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修复与建设之间存在很多矛盾,如长期生态效益与短期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生产主体的生态外部性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要解决以上矛盾,就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的外部性通过交易实现内部化,或者对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额进行补偿。因此,在生态产品生产过程中,应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审视,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对企业、农户由于生产生态产品等环保行为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

三、建立动态的环境监测与评估机制。加强对生态产品生产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为生产主体提供动态的监测信息。同时,对生产主体的行为也要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生态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具有生态安全性。

四、建立生态产品的市场定价及监管机制。相对于一般产品而言,生态产品的生产成本可能会更高,产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不能实行优质优价,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生态产品市场定价机制。同时,加大对生态产品市场的监管,为生态产品营造有利的发展氛围。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