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河北 >> 正文

“大西柏坡”工程让这里绿了起来

Eedu.org.cn 作者:郝健 孙阁 姚伟…    资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1
  中国绿色时报7月1日报道(记者:郝健  孙阁  姚伟强)  “圣地西柏坡,魅力新平山”。这是河北省平山县近年来亮出的一张新名片。
  7月1日临近,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五大伟人雕塑前摆满了鲜花,柏坡岭上的苍松翠柏,显得愈加葱郁,西柏坡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从全国各地来此感受红色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一位曾多次来过西柏坡的山西游客这样评价道:昔日荒凉光秃,今日碧树繁茂。
  作为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西柏坡每年接待参观游客多达数十万,这里也由此成为河北省展示对外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年前,记者曾到访西柏坡,与当时相比,如今,西柏坡的绿意更浓。
  2011年3月,河北省启动大西柏坡造林绿化工程,计划投资7475万元,利用两年时间,在荒山、荒坡造林,完成“大西柏坡”造林绿化面积6.5万亩,其中,栽植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5700亩和以侧柏、杨树为主的生态林59300亩。届时,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25%提高到71%。据介绍,工程可为当地群众年均增收1150万元。
  革命时期,平山人民踊跃参军支前,全县20万人口中,5万多人参军参战,1万多人为国捐躯。和平年代,“柏坡魂”又被老区人民运用到造林绿化工程上来。
  6月20日,在通往西柏坡纪念馆的公路沿线,白爱廷正在带领20余名工人忙着植树。为保证大西柏坡造林绿化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平山县每天有数十个这样的民间造林队和专业造林队在夜以继日地紧张施工。
  白爱廷介绍说,他的造林队全部雇用附近村庄的农民,最多时能有40多人,少的时候也要有20多人,每天天刚亮一直要忙到天黑。由于树苗需要人工背到山上,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此时气温已高达30多度,但工人们没有怨言。他们说,这是一项造福家乡的惠民工程。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袁淑梅代表提出加快绿化西柏坡的建议后,国家林业局同意实施西柏坡绿化工程,工程规划安排人工造林3319.35亩。大西柏坡造林绿化工程为西柏坡历史上启动的第二轮大规模造林绿化。
  如今,西柏坡已经成为河北省重要的义务植树基地之一。今年3月,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省长陈全国与石家庄市各界干部群众3000余人,来到西柏坡参加义务植树;随即,2000余名驻石部队和武警官兵在西柏坡植下侧柏1万余株。
  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从城南庄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由此成为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56年,中共中央旧址因修建岗南水库淹没,1971年迁至村北的山坡上复原重建。在毛主席旧居院中,有一棵梨树。每年3月,梨花的香味随着春风飘向四方,导游会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主席和这株梨树的故事。
  平山是山区大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发展传统农业几乎没有潜力可挖,但境内河谷纵横、气候多样,极其有利于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由于地处石家庄市西北上风向,平山县还担负着建设河北省省会生态屏障的重任。平山县林业局赵志平介绍说,发展林业和旅游业是平山县的最好选择。
  岗南水库先后于1998年、2006年被确定为河北省会石家庄饮用水源、北京奥运会备用水源。近年来,岗南水库库区周边已基本得到绿化,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平山县连续多年实施退耕还林、禁伐禁牧,确保了岗南水库连年来水质一直保持在一类地表水标准。
  由于生态持续恢复,平山县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群也在恢复性增加,天鹅、金钱豹等珍稀动物在平山出没,到平山观鸟的人也日渐增多。
  巍巍太行层峦叠嶂,蜿蜒滹沱长流不息,绿起来的西柏坡更具魅力。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