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规模改造河套灌区中低产田
每亩年节水六十立方米,增产粮食二百四十公斤
本报呼和浩特10月11日电 (记者岳富荣)“过去浇一块地得等一天,现在闸门一提,水下来骑自行车都追不上。”站在田边新修的水渠旁,内蒙古磴口县农民张二高兴地说。最近10多年来,内蒙古对河套灌区中低产田实施改造,不仅给包括磴口县在内的河套地区农民带来了灌溉便利,也大大提高了黄河水的利用率和粮食产量。今年,河套灌区又开始了对500万亩中低产田的大规模改造。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河套灌区,地势平坦,有长期的引黄灌溉史,是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糖、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但多年来灌区内土壤盐碱化严重,现有787万亩引黄灌溉农田中,中低产田面积占65%。国家对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高度重视,从2004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和内蒙古以及巴彦淖尔市对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行了历时数年的调研、规划。2008年1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正式批复该项目:自2008年起至2017年止,改造中低产田500万亩,从2008年起每年安排实施50万亩。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利工程、农业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以及科技推广工程等。
2008年初春,封冻的土地还未全部消融,河套灌区已经开始了5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建设。本年度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3.15亿元,目前,中央资金和自治区、市级及旗县配套资金共计2.45亿元已全部到位。改造项目分布巴彦淖尔市36个项目区,目前已完成年度工程总量的70%以上。
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有着巨大的综合效益。据测算,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后,每亩年节水60立方米以上,可增产粮食240公斤左右,项目区年人均来自种植业的纯收益可增加900多元,农业生态环境也将显著改善。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