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内蒙古 >> 正文

草原生态恢复植被涵养水源 呼伦湖酷暑天里仍涨水

Eedu.org.cn 作者:辛语    资讯来源:内蒙古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1

    在新巴尔虎右旗贝尔湖边,一名工人正在修缮湖边旅游设施(6月5日摄)。近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降水充沛、温度适宜,牧草全面返青,而且总体长势良好,草原又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7月25日,呼伦贝尔市的最高气温达到了摄氏34度,但烈日并未烤退呼伦贝尔奔涌的绿色。近两年,许多因持续干旱而断流、消失的季节性河流、湖泊重现生机,就连蓄水量逐年减少的呼伦湖也开始涨水。

    不可否认,呼伦贝尔充沛的水资源让今夏的呼伦贝尔生机无限。但同样不可否认是,呼伦贝尔人在发展之路上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才使得这片草原在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干旱期后,在今夏持续高温的极端气温下,依然保留了绿色的根基、天蓝的湖水。

    在被誉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边,来自山东医药大学的李志友,不停地按动着相机快门,他说:“呼伦贝尔真是太美了,山美水更美。”据悉,今年上半年呼伦贝尔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30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

    为了让呼伦贝尔容颜不改,这个市把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污染,发展绿色经济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草原生态。实施退牧还草项目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截至2009年,呼伦贝尔实施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总投资达7.5亿元。退牧休牧面积达到3200万亩,项目区通过5年的休牧、禁牧后,使重沙化、退化的草原植被得到明显恢复和改善。项目区的草场得以休养生息,草群高度提高10—15公分。实施人工种草战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目前,全市牧区共建人工草场近60万亩,有效保护了天然草原。压缩牧区牲畜头数,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牧区牲畜头数从2007年的600多万头只下降到目前的不足400万头只,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场压力。投巨资治理沙化草原。呼伦贝尔市从2009年开始将在5年内投资6.7亿元,治理沙地500万亩。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本级财政对牧民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

    草原生态逐步恢复,广袤的大草原和各种植被涵养着水源。人们在保护草原的过程中,破损的生态链条也完整起来。如今,绿色呼伦贝尔已成为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奔绿色而来的人潮再次让呼伦贝尔成为“一票难求”之地。(文/辛语)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