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矿生态治理开展需要的基本方法
人民网山西视窗2008年11月20日电(王竹青 王应刚)山西省是能源大省,长期的煤碳开采,造成了植被破坏、地表塌陷、地下水破坏和地面水污染等一系列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山西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务院于2006年把山西省列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从此在全省范围内拉开了对煤矿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的序幕。
目前,山西省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已全面铺开,有的地市已经完成治理规划,但是由于山西省煤矿众多,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存在实际的问题。因此,由山西大学王应刚博士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经过对两千多个大小煤矿,进行实际考察。在充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山西省煤矿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调查和进行煤矿植被恢重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从煤矿生物多样性的科学调查看:首先要到井田范围内进行野外调查,确定出有那些植物群系,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调绘出各个群系的位置和面积,并查清采煤对植被的影响面积和影响程度;其次要查清井田范围内生长的全部植物物种,详细列出植物名录,并调查清楚采煤对那些植物产生了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第三应该调查清楚井田范围内的动物物种,列出动物名录,并查清楚那些动物受到了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第四要测定井田范围内的每一块土地的理化性状、肥力水平和气候特征。从煤矿植被恢建设看,首先要按照生物群落演替的顶极理论,对调查获得的各种植物群系进行分析和判别,确定出那些植物群系是属于处于稳定状态的当地顶极群落,这些植物群系就是该煤矿进行植被恢复重建的最终目标群落;其次要依据井田范围内的每一块土地的理化性状、肥力水平和气候特征,确定出在那块土地上种植什么植物;第三要重视植物群落的垂直和水平配置,在垂直方向上要形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活地被层组成的立体多层次配置,在水平方向上要形成多种植物群系相互交错的镶嵌状分布格局;第四要尽量选用生长速度快、抗污染力强、耐干旱瘠薄和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植物种;第五要实施集约化管理,给新建设的植物群落施肥和浇水,加快植物群落的生长,使其尽快发挥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