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山西 >> 正文

山西怎样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环境?

Eedu.org.cn 作者:刘向东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
  结合全省环保实际,山西省环保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和载体是:全力推进环境保护“三个历史性转变”,积极实施污染减排、蓝天碧水工程,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我们要围绕这个主题和载体,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推动全省环保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努力从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
  近年来,山西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素质明显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山西省大多数城市经济的发展基本上走的还是“两高一资”路子。“十一五”期间,山西省要保持经济年均增长10%的速度,而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要下降25%,污染物排放下降40%左右。这一增两降对我们是个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要强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抓环境保护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在保护环境中推进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环境。
  1.发挥环保在经济发展中的“闸门”作用
  用总量控制和生态区划引导经济发展。要实行严格的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制度和生态区划制度,坚持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要优化产业布局,对环境容量有限、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要严格限制和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和项目,现有工业项目要向工业园区集中,尽快把排污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许可范围之内;对环境状况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要重点发展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兴产业,做到增产增效不增污;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经济相对发展不足的生态脆弱地区,要加强引导和调控,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对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要实行强制性保护。
  坚决控制高耗能、重污染项目。环保部门要主动向政府提出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努力从决策源头防止建设项目与环境功能交叉错位。当前,应重点推动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抬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实行重污染项目一律由省级环保部门审批,限制建设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实施环境保护前置审批管理制度。
  完善重污染行业建设项目部门联合审批制度。要严格控制焦化、冶金、煤炭等传统重污染行业总量的过度扩张,凡涉及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和工程建设,尤其是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都要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对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区域没有环境容量、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环境违法行为严重以及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不履行职责导致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县(市、区),要坚决实行企业限批、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制度,迫使其整改存在的环境问题。两年来,先后对15个市县实施区域限批。
  2.发挥环保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调节阀”作用
  我们要把有限的环境容量配置到新型产业、优势产业中,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服务。要继续将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作为两大约束性指标,落实到重点流域、区域、城市的污染治理中,落实到脱硫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点工程中,落实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落实到限期治理、“末位淘汰”、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关停取缔违法排污企业等重点工作中,为新型工业化项目提供环境容量的支撑。
  3.发挥环保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助推器”作用
  坚决关停、取缔、淘汰落后产能。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区域环境集中整治、清理违法建设项目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声势浩大的环境执法行动。今年以来,以8个重点县(市)为突破口,开展了区域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实施煤化工、甲醇综合利用、煤层气资源利用、煤气发电、中水回用以及CDM项目减排。支持建设100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30个生态经济园区、119个试点社区、11个试点县、两个试点市,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全力实施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
  1.坚决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为保证污染减排任务完成,省委、省政府向2552家重点污染源分配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向1357家重点污染源分配了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指标。将污染减排作 为环保工作的主线,建立了领导包片负责制,实行主要污染物减排动态管理,实行月调度和季核查制度,定期对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增减情况进行督察、分析和汇总。
  为保障污染减排的顺利实施,山西
  省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减排投入。2006年全省环保投入达90.7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投入36.8亿元。2007年,山西省继续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全省环保投入达135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投入达85亿元;省级财政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近3.5亿元,省政府又增设4.5亿元减排资金,带动社会和企业治理资金110亿元。
  我们抓住重点,大力推进电厂脱硫设施建设,规定所有燃煤电厂必须建设烟气脱硫设施。目前,全省现有3056万千瓦燃煤机组全部完成烟气脱硫设施建设任务。积极推进焦化等非电行业的脱硫工程建设,现有280家焦化企业煤气利用率达到80%,脱硫设施建设任务完成40%。全省9208家重点工业污染源中已有84.9%建成环保设施,省控1015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完成治理任务。
  在化学需氧量减排上,以汾河流域为突破口,强力推进流域集中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削减生活源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省已建成54 座污水处理厂,其中47座投用。以工业污水排放大户为突破口,强制实施工业废水治理,安装污水处理设备。
  当前,山西省在污染减排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完成任务的难度依然很大: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完成指标难度增加。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形势严峻。三是治理能力严重不足,实现减排目标压力加大。四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违法主体有机可乘。五是监管体系不健全,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们要通过采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综合性措施,确保减排目标的实现。
  一要加大污染治理特别是重点行业重点城市污染治理力度。今年必须完成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实现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二要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同时,推进工业废水治理回用工程建设,今年年底前,全省煤炭、焦化、电力、冶金、化工等涉水行业推广废水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工业园区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园区内废水实施集中处理。
  2.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
  两年来,我们在全省污染严重、影响山西形象的11个市(建成区)和大运路及汾河流域的32个县市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使这些人口集中、产业集中、污染集中区域的环境面貌有了显著改善。2007年,山西省被国家考核的5个重点城市已全部摘掉全国倒数前五名的“黑帽子”。
  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尽快改变山西省环境面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发展集中供热、供气,改变燃烧方式和燃料结构治理城市生活面源污染,加强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控制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进一步改善重点城市环境质量。加快长治、晋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步伐,推进侯马等15个重点县(市)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要大力推进“一河一山”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认真落实《推进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督促沿线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抓好沿岸企业污染治理,确保汾河水质。
  三要全力实施太原西山地区环境综合治理。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优化升级、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强化领导,全力推进,务求早日实现西山地区综合整治“一年启动、三年显效、五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十年达到既定目标”的蓝图,加快太原率先科学发展步伐。
  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认真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
  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与管理,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应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逐步推进县域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向西部和落后农村地区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做好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查清土壤污染现状,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研究建立适合山西省省情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
  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近期(到2010年),我们要着重从3个面分区推进“以奖促治”工作。一是支持一些影响大、矛盾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庄开展环境专项整治,争取在2~3年内使一批严重影响农民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控制;二是鼓励重点流域、区域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特别是种养殖业污染治理,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增加科技含量,树立一批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先进典型,推动建立一批有机食品基地;三是督促一些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加大城乡统筹环境保护的力度,分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一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
  把保护环境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
  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在全面完成21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和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清查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隐患,坚决关停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污染企业,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的在线监控,禁止无证或违法排放。要充分发挥部门联动的威力,组织实施好“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打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等。强化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对8个县(市)的后督察,同时,加大对年初确定的6个区域20个县的整治力度,使山西省区域环境质量在短期内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坚决遏制“土小”企业死灰复燃。
  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对挂牌督办的企业、区域限批地区,特别涉及重大环境案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后督察。要积极探索长效机制,把后督察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好信访案件办理和行政复议工作。
  努力提高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和处置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加强重点行业和环境敏感地区的风险隐患排查,完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立污染源远程监控和环境应急报警系统。加强应急演练,有效防止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一要加强建设期环境监管,发现施工噪声、扬尘扰民等问题时,要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要加强项目前期的现场监管,杜绝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问题发生。二要严密组织试生产核查,将当地政府和建设单位在环评文件审批时承诺的拆迁安置、解决饮用水、建造隔声屏等措施纳入核查重点,对未全部落实和兑现的,一律不得批复同意其投入试生产。三要严把竣工环保验收关,凡未落实到位的,一律不予通过验收,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不断完善环保工作体制机制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机制。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市县政府及主要负责人环保履职情况的监督考核,将考核结果提请省委、省政府作为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环保部门要挺起腰杆,理直气壮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落实企业责任,对于模范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污染治理、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在新建项目准入、污染治理资金和污染减排资金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对治理进度迟缓、违法排污的企业,实行“三停”措施,否决其上市融资环保核查、环保专项资金补助、评先评优的资格。
  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工作的市场经济手段。要形成明确的经济导向,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运用经济杠杆,激励守法企业更加守法,约束违法企业不敢违法。要用足用活现有的脱硫电价、排污费、城镇污水处理收费、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危险废物处置收费的具体政策。要积极探索实施排污权交易、流域上下游环境补偿机制、绿色信贷、绿色贸易、清洁发展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市场化调控手段,进一步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在制定环境政策、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开展地方环境立法中,要主动征求公众的意见。要督促重点污染企业向附近公众公布本单位的污染物排放信息。对公众提出的环境污染投诉必须调查处理,并向公众反馈处理结果。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作者系山西省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要点提示
  要进一步提高山西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推动全省环保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努力从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坚持重点突破,全力实施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环境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环保工作体制机制。
  编辑心得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生产基地,山西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产业结构畸重、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认识和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山西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促进环境与经济高度融合,促进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