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山西 >> 正文

山西发力城乡生态化建设 构建生态宜居新山西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山西视听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24

  山西省是一个资源大省,同时也是一个生态弱省,城乡生态化建设对于提高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近两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一个山川秀美的新山西正在崛起。

  2011年,我省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的双赢效果。一年来,我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全年共淘汰小钢铁814万吨、小焦炭506万吨、小火电44万千瓦、小水泥1315万吨、小电石31万吨。与此同时,全省加快了焦化、冶金、电力、水泥、建材等行业整合重组,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努力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碳产业低碳化。

  2011年,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节能降耗也取得新的成效。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一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环保在调结构、保增长、转方式中的倒逼作用,坚持“铁腕治污”、力推减排,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继续加大对重点用煤行业的脱硫力度,在全国率先实施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对101家企业实施了环境末位淘汰,全省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400万平方米,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6万吨。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烟尘、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个省辖市、93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同比增加了9个县。全省监测的97个地表水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同比上升10.8个百分点。我省气化山西的步伐越来越快,全省已建成1600多公里的长输管道,初步形成“三纵十一横”的输气管网,覆盖11个市、81个县(市、区),年输气能力达到66亿立方米。山西已成为全国产量增长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煤层气产业基地。

  我省以建设生态省为目标,启动实施绿色生态工程,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在前三年,每年完成400多万亩营造林的基础上,2011年又完成营造林45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4.12%提高到18.03%,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晋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宜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快城乡生态化进程,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和身边增绿工程,同时,落实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实施“2+10”生态修复工程和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全面改善我省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专家分析:城乡生态化是一项综合工程

  下面我们来连线省委党委教授安洪。

  记者:安老师,您好!从我省目前来看,城乡生态化已不仅仅是一个民生指标,它更是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综合工程,您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

  省委党校教授安洪:山西作为能源资源大省,环境和生态压力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城乡生态化建设正是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能源大省转型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了,它既关系到当前的发展,又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无论是就发展而言,还是就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言,都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不仅如此,我们所提出的城乡生态化还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除了城乡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生态重构,还涉及到发展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的变革。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