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江苏 >> 正文

水土保持要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Eedu.org.cn 作者:作光摘    资讯来源:连云港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7/22
  近日,笔者来到赣榆区丘陵地区,抗日山旁,夹谷山上,青松扑面,梯田纵横,田埂、山坡间林林总总种植着女贞、红叶石楠、野菊、金银花等保持水土的植物。多年来,我市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连续治理、连片治理,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完成水土保持措施治理近1300平方公里。 然而,目前,我市仍有水土流失面积360平方公里,多分布在丘陵地区,根据航空遥感解译、验证和有关资料分析推算,平均侵蚀模数约为每年每平方公里1050吨,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危害,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坚持当前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外,我们尚需新的方式方法解决水土保持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群众不理解

    怎么办?

    赣榆区班庄镇北部便是丘陵地区,与我市其他丘陵地区一样,长期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该镇前集村已经与水土流失斗争了许多年。该村村民李步祥今年60多岁,对水土流失感触颇深。“以前,田里的土壤质地粗,哪有什么防护措施?一遇到雨水,田里的肥留不住,土地也被冲得沟沟道道,庄稼长不好,产量也低。”李步祥提起这些仍痛心疾首。

    近年来,在市水利部门的支持下,该镇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增加林木积蓄量及生物量,除各级沟头采取跌水、水簸箕等工程措施外,沟坡段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即在河沟堤顶、背水坡和沟、路、渠旁进行植物插条和以种草为主,以削减径流、保持水土、延长工程寿命。经过治理,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仍有部分村民对水土保持的做法不理解、不支持,甚至破坏,这个现象零星分散在我市丘陵地区的各个村庄。在赣榆区黑林镇河西村的丘陵地块,有一些保持水土的黑松被村民拔掉,干枯在田埂上。“有的村民为了充分利用每一点土地,将栽在梯田坡上、道路两侧的黑松拔掉,种上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一位负责水土保持的工作人员介绍。就在干枯的黑松旁边,大豆正灿烂成长。旁边一位正在给大豆除草的村民坦言,在路边和田埂上种植黑松会影响农作物的长势,“肯定会和作物争养分的嘛”。对于这种观点,工作人员苦笑着解释,黑松对养分的需求很低,而且有很好的定土功效,但许多老百姓并不理解。在坡面植草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保护水土的做法,试验非常成功,但有的老百姓仍旧会在除草的过程中,顺便将梯田坡面的草除掉。

    专家表示,部分农民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破坏,是因为宣传与沟通环节还做得不够到位。水土保持工作不是闭门造车,需要群众的密切配合,措施的持续生效更是如此。有关部门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应当就水土保持相关宣传制订新的策略,以点带面,通过展示水土保持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触动群众,感染群众。有关部门更应该研究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求,结合群众需要,按需调整水土保持措施,将水土保持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赢得群众的支持。

    既要生态效益

    又要经济效益

    在黑林镇青口河小流域,无数的新修渠道缠绕在岭坡上,跌水、防冲涵管错落有致点缀其间。“它们的作用太大了,有了它们,我们的水土才保住了,也不愁没有水灌溉。”正在干农活的河西村村民李传秋介绍。“我家田埂上栽的松树没拔掉,护土,土肥不流失,这种庄稼产量才高嘛。”他接着补充道:“那些拔掉松树的人目光短浅。”

    然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拔掉黑松种植庄稼的农民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企图尽可能地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产量。黑松虽然能够保持水土,但它并不能给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显然与部分农民的渴求相背。一些农民认为,有的土地需要承包,有的土地过几年会重新划分,种植黑松带来的生态效益他们也享受不到。尽管这样的做法非常短视,但需要引起重视。

    如何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地照顾农民的经济效益,成为水土保持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工作人员介绍:“以往,我们也试着引导村民在梯田坡上种植金银花等植物,以期通过经济效益,促进村民支持水土保持工作。但因村民每户田块非常分散,每家每户的金银花种植数量就有限,推广上有难度。如果地块集中,那么,每户农民种植的金银花面积就会变大,种植数量增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非常可观了。而且,这同样需要长期的土地承包政策的支持。”

    专家表示,水土保持工作不只是水利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当地政府重要的工作,双方应当紧密配合,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新措施、新方法。不能就治理论治理,只有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尤其是将具体治理措施细化到镇村,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既治山治水,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样更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各地还应当在支持水土保持的基础上,研究调整土地承包政策,促进土地整包以及长期承包,以充分实现相关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益,从而反过来保障生态效益。

    建立协调机制

    保障规划实施

    我市水土保持有着几十年的治理经验,但多数都以小流域单片试验治理为主,各相关部门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协调机制,治理的连续性也经常得不到保证,甚至有的地区形成了治理——破坏(毁坏)——治理的不良循环现象,既浪费了各种资源,又导致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三损失。

    在我市,尽管有对20°以上陡坡进行封山育林、20°以下至10°之间地段结合整修水平梯田的规定,但仍有很多地方并不按这条标准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此外,我市在梯田地区已经有大量山楂、苹果、板栗、桃、李、杏、茶等种植,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仍有不小的困难,还缺乏保障经济作物种植连续性的手段。黑林镇陈旦头村的千亩猕猴桃园,就是依托水土保持工程兴建起的农业特色园区,实行工厂化运作。50多岁的村民陈永兴在此工作,据他介绍,在猕猴桃园工作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还有各类保险和福利,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猕猴桃种植等特色农业与水土流失治理相互结合已经成为大的趋势,但如何科学地研判特色农业种植,如何保障在特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防止再次出现水土流失应该引起关注。有的地方在特色农业种植一定时期后,又改种农作物,不利于水土保持的连续性。

    据市水利局负责水土保持的技术人员介绍,目前,我市正在重新修订编制水土保持规划,使水土保持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真正达到治理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目的。专家表示,为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性,水土保持规划必不可少;要保证水土保持规划发挥作用,各部门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同样必不可少。水土保持协调机制的建立应当结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注重与美好乡村建设、土地利用、水资源、林业发展等水土流失治理内容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以促进水土流失治理的持续性。此外,水土流失治理的持续性工作涉及水利、国土、林业、环保、生态建设等多个领域,各级各部门应当密切协作,真正地建立协调机制并发挥其效用,共同保障水土保持规划的有效实施和水土流失治理的连续性。(刘安琪 李 军 徐天文)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