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新疆 >> 正文

国内外数百位专家学者探讨 新疆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模式

Eedu.org.cn 作者:王新红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24

  新疆现有耕地超过8000万亩,天然草原面积7.2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5%,有后备耕地2.23亿亩,居全国首位。但由于水土资源严重不匹配,加上特定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新疆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6月21日,首届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论坛在乌鲁木齐召开,国内外数百位专家学者就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生态脆弱区水资源合理开发与配置、水土保持管理模式等进行探讨,新疆作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能够从这样一个学术交流场,思想碰撞会上获得哪些启迪?新疆的水土保持模式应当怎样?记者采访了与会的部分专家和学者。

  加大基础数据监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厅长覃新闻在论坛作主旨报告时说,新疆土壤侵蚀类型复杂多样,风力侵蚀、水力侵蚀、风力和水力交错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均有发生。新疆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8.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0%。“水土流失造成区域内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承载力退化,加剧了洪涝、干旱灾害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制约了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何建村说。

  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按照“生态环境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的要求,近年来,自治区加大了立法与监督执法相结合,规划与建设相结合,基础建设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力度,加大了对水土保持基础数据的监测。目前,开展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二期工程新疆区建设,建成了新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和7个水土保持监测分站,19个水土流失监测点,启动建设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初步建成了全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配备了水土流失观测和试验设施、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等。

  目前,全疆开发建设项目监测覆盖度从2005年的零星几个增加到30%左右。同时,为及时掌握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制定了开发建设项目监测年报制度,初步建立了水土流失公报制度。

  探讨小流域综合治理

  何建村说,针对新疆的水土流失现状,多年来,自治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

  从1999年开始,自治区先后实施了伊宁市铁厂沟、吉木萨尔县大有乡渭户沟小流域、头屯河硫磺沟小流域、温泉县阿尔夏提小流域等50多条小流域水土保持试点示范工程,初步治理水土流失1800多平方公里。涌现出了一批城郊型、河谷型、低山丘陵型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治理效果显著,起到了示范作用。

  “新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目前还只是初具雏形。”何建村说。目前,新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类型有:平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开发型、开发建设水土流失治理防护型、城镇防洪型、城镇绿化型、荒坡治理型、人工绿地边缘防风固沙型、天然植被恢复型。

  何建村认为,新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现有的小流域概念不适用新疆的小流域单元划分,应结合新疆区域环境特点和水土流失特点,提出新疆小流域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治理方面的技术规范,为新疆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何建村说,目前,我国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治理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参照创新黄土高原模式

  何建村认为,新疆与黄土高原均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条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新疆气候干旱、地貌独特、高差较大等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新疆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治理模式的特殊性,完全照搬黄土高原的治理体系和模式是不行的。对此,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科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党维勤也发表了同样的观点,他说,新疆的水土流失防治研究应当以黄土高原为参照对象,依据当地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以及水土流失特点,开展以防治水土流失为目的,具有干旱区水土保持普遍性和通用型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和治理模式。这样,既可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又可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而为建设美丽新疆和实现中国梦作出水土保持贡献。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蒲朝勇认为,新疆水土保持与经济建设应在不扰动现有生态和绿洲的情况下进行,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制定不同治理方案。

  与会的另一位专家认为,应开展适宜新疆水土流失治理单项措施防治效果试验,筛选出新疆地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各个单项措施,并加以推广,既遏制水土流失,又保持经济发展。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主任郭索彦对新疆的水土流失防治提出了一个总体对策,他说,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自然辩证法理念,做好重点防治区划分,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坚持大面积自然修复,严控侵蚀区域扩张;坚持绿洲保育与改善,提高单位面积产能;坚持文明建设与生产,防止人为水土流失,以生活文明和生产文明促进生态文明。(王新红)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