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拟建千年气象灾害数据库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11
从去年开始,67岁的省气象局退休高级工程师罗初元就一直在做着地方志气象资料的整理与翻译工作。我省文风鼎盛,各地地方志编撰源远流长,卷帙浩繁,它们忠实记录了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中也不乏气象资料。罗初元举例说,《九江府志》记载,汉光武建武二十四年,九江飞蝗遍野。蝗灾意味着大旱,这表明,当年即公元48年,九江发生大旱。
与罗初元一起工作的还有全省30多位气象、地方志专家,他们从“堆满整个房间”的全省各地地方志中寻找气象资料,复印并记载。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去寻找一个个片断,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他们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年8月开始,罗初元又与一位同事一起,再将这些古文记载翻译成白话文,通过计算机建立数据库。为使数据库更详尽,除了地方志外,气象专家还向古树“请教”。它们那一圈圈宽窄不一的年轮,忠实记录下过去岁月的雨情、旱情。专家们为此赴武夷山、南风面、齐云山等山的原始森林,寻找一种叫铁杉的树木。它寿命长,但生长慢,是“年轮播报”的最佳载体。经探寻,专家们发现了树龄300多年的古老铁杉,它们的年轮样本被采集后送至北京,经专业机构研究后制成数据库,成为江西千年气象灾害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预测未来。”省气候中心主任殷剑敏说,“比如当前鄱阳湖的干旱,它是周期性气候变化的必然结果,还是人类影响的直接结果?我们无从得出结论,因为我们完备的气象数据是从1949年后才有的,而区区60年的变化情况,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无从探寻规律。我们建立江西千年气象灾害数据库,就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气象资料充实、完备,从更广阔的时间里,去寻找规律,以把握现在,启迪未来。”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