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保护城市的多面手

每每路过宁波各个大小水库,总能发现水库周围群山连绵,绿树成林,这些成片上规模的森林全都被市林业局划为了生态公益林,它们发挥的功效算得上是多面手,除了涵养水源之外,在防风防尘、固碳释氧等多个方面,生态公益林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多功能的生态调节器”。
一年涵养水量相当于12个白溪水库
近日,记者来到皎口水库和九龙湖水库的生态公益林,负责带路的市林业局专家指着漫山遍野的山林对记者说:“你目光所能触及到的树林全都是生态公益林。”所谓生态公益林,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指经过政府部门划定,在一定时间内不能采伐或是进行商业开发的森林或林带。这些林带,每年政府部门将按面积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另一种生态公益林是指有规划地进行重新栽种,达到一定生态功能的树林。
市林业局负责生态公益林的杨文忠告诉记者,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江河源头、大型水库、森林公园、水土流失易发区等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它们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保护水源,提高水库的涵养水量。“如果没有这些生态公益林,一下雨,山上的泥土就会直接流入水库内,既浑浊了水库的水质,时间一长,淤泥在底层堆积,也缩小了水库的容积。”
他说,生态公益林不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储水的作用。“森林通过高耸的树干、繁茂的枝叶、丰富的灌木植物截留降水,大部分的水都被储存在了森林中,再慢慢流入水库。”据他介绍,目前我市生态公益林每年的水源涵养量达到了21.11亿吨,这个容量相当于12个白溪水库!
天然生态屏障净化空气质量
除了涵养水源,生态公益林如果规划、建造得好,也能起到吸收废气污染、防风防尘的作用。在镇海,就有一道由4条生态公益林带组成的“护城林”,在很多人眼中,这道生态公益林带就是一个天然的生态屏障。
在进入镇海城区前的环城路上,记者看到道路两旁整齐划一的乔木密密麻麻地矗立其中,每棵树的高度至少有4米多高,而整条林带一眼望不见边,纵向步行穿越足足要花10多分钟。镇海区农林局的徐伟告诉记者,这条林带名叫“海天林带”,是镇海4条环城防护林带中最早建造的一条,至今已经七八年了。除了这条林带,其余3条生态公益林带分别环城而建,总长度达到了50多公里,每条林带宽度都在100米以上。
徐伟说,镇海城区地处海边,又以平地为主,四周没有成片的山林,因此建造生态公益林带来形成生态屏障。
除此之外,专家也在林带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做过风速和空气悬浮物的测量,结果表明,林带背风面的风速仅为迎风面的六分之一,每立方米空气悬浮物的数量只有迎风面的三分之一。
10年造林“绿”效明显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从2001年开始,宁波市展开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束了森林生态效益无偿使用的历史。2003年,公益林区划界定完成后,正式启动公益林效益补助。
截至目前,全市共封山育林75.8万亩,抚育中的幼林84万亩,新发展公益林14万亩,全市生态公益林的总面积达到了326万亩,占到总森林覆盖面积的50%。而随着新建生态公益林面积的增加,10年来,全市森林面积净增50.3万余亩,增幅8.4%,森林面积达到68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3.67个百分点,达到全市总面积的50.2%。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林,杨文忠表示,生态公益林的建造和管护需要持之以恒,十年来宁波生态公益林建造效果十分显著,今后市林业局也将加大力度推进公益林的建设,计划在2015年全市生态公益林总面积提高到400万亩。同时,市林业局也将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公益林建造,最大化发挥其生态功能。记者 李廷振/文 张柯/摄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