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57万亩生态公益林成为“聚宝盆”
2001年起,我市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束了森林生态效益无偿使用的历史。
2003年,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完成后,正式启动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随着建设的推进,由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宁波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及我市财政配套资金组成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开始成形,补助标准从最初每亩5元提高到20元,实现生态公益林补偿全覆盖。
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江河源头、大型水库、森林公园、水土流失易发区、沿海一面坡等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
全市共封山育林50多万亩,抚育中幼林1.51万亩,有效地改善了公益林林分质量。
生态功能日益显著。全市生态公益林静态储存碳10万吨,年释放氧气26.92万吨,吸取二氧化碳37.02万吨,相当于9万吨标煤或72.3万升汽油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碳汇功能十分巨大。全市森林年涵养水源4.24亿立方米。
森林旅游发展迅猛。林区群众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发森林旅游和农家乐。目前全市建有溪口、黄贤等5个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亿元。全市有30多家农家乐和景点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可观。
如今,穿行在生态公益林区,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大部分水系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自然环境趋于恢复状态。随着森林景观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我市已先后在溪口斑竹、裘村等地建立起3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