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宁波 >> 正文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 绿色出行从骑自行车开始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宁波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22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今年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清新空气”。今天,也是市区首批公共自行车上路的日子。

  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自行车还是中国人的主要出行工具,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曾经是中国城市的一道独特景观,中国一度有着自行车王国的称号。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公交车和电动自行车成为出行选择,自行车似乎正在被边缘化甚至遭到遗弃。然而,作为绿色、便捷和低成本的出行工具,自行车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照样以它特有的功能存在着:供市民租用的公共自行车、供机关工作人员使用的公务自行车、单位自备的公用自行车、学校社区回收利用的公益自行车、上下班骑用的自备自行车……

  记者找到了这么一些人,他们靠脚力“驱动”车轮践行着“绿色出行”。

  他们的故事,可能有你我过去生活的“影子”,也可能为大家将来的出行提供借鉴。

 

  公共自行车

  用它上下班绿色方便

  早上6点多,住在宁海城关滨溪小区的周丹君出门,拿着自行车卡在小区旁的自行车租用站点电子锁上一刷,一辆自行车便伴随着她上路了。

  滨溪小区附近有3个自行车租用点,借车还车方便。8分钟后,周丹君到了上班地点宁海柔石中学,在校门口旁租用点还了车然后上班。

  像周丹君这样租公共自行车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宁海市民不算少。2011年,宁海在全国县域城市中第一个启动公共自行车租用项目。当时的考虑是,宁海旅游资源丰富,但很多景区“小而散”,有些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和中巴车,用自行车将主要景点串联,既实现城乡贯通,又可以把生态旅游和健身结合。

  按照规划,宁海公共自行车系统投资7000万元,共设立站点近300个,投放自行车2万辆。从2011年6月5日第一辆车上路至今,180多个网点近3000辆自行车已经遍布,日租还车3800余次,租用1小时以内免费。

  对于很多宁海人来说,没有自行车已经不习惯。在没有公共自行车之前,周丹君有两种方式:走路上班,需要20多分钟;让丈夫开车送,先送女儿然后送她之后丈夫自己开车去上班。现在她已经习惯了租用公共自行车上下班。

  选择公共自行车上下班,不仅节能环保,带来便捷,还能锻炼身体。“暑假的时候早上借车去体育馆骑车锻炼,现在计划每天骑车到学校后先不还车,在学校骑行锻炼后再还,只要不超过1小时,就没有出行成本。”周丹君说。

  9月17日,宁海运管所方面表示:该项目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今年运作方还将继续投入2000万元建设100余个站点。如今,连周丹君的丈夫也租用自行车上下班。

  宁海的公共自行车曾经让宁波市区的不少市民“眼红”。今天开始,宁波市区部分居民也能租上公共自行车。作为本年度宁波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中关注度最高的一个,今年,宁波市六区推出公共自行车,首批今天上路,年底建成600个网点,投放1.5万辆公共自行车,同样,1小时之内租车免费。

  毫无疑问,今后,在宁波市区也有很多居民像周丹君一样,每天或花钱或一分钱不花租辆公共自行车上下班。

 

  公务自行车

  拉近了公务员和市民的距离

  从2010年开始,我市有些机关开始推行公务自行车,外出公干不远的话一律骑公务自行车出行。据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不完全统计,我市的公务自行车已经接近万辆。

  在江东城管局的一楼停车库,有一排统一型号、编号的红色车身的自行车,这就是该局的“公务自行车”。江东城管局推行公务自行车已经两年多了,环保、节能的自行车在公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它来短途外出办公。

  江东城管局市政处负责人老王是城管局投放公务自行车之后,使用次数较多的人。“自从公务自行车投放以来,我每周都会用好几次。街景改造、市政维修、道路规划,都需要前往工地实地勘察指导。骑自行车既不用受堵车之苦,停车又方便,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老王告诉记者。

  崇尚绿色生活的小刘是局里办公室的人员,需要经常跑区政府送文件。“如果天不下雨,我一般都是骑公务自行车去送文件的。”小刘说。

  江东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务自行车的推行既方便了日常外出工作,也拉近了机关工作人员和群众的距离。

  公用自行车

  昔日叫好如今难见

  2010年7月25日,海曙区内35家物业企业获赠500辆自行车,这批自行车全部投放到该区41个写字楼、天一家园等18个居民住宅小区、和义大道等3个公共停车场,供市民免费借用。早在当年3月,海曙区由7家物业公司出资在商业楼宇配备100辆公共自行车,主要供办公楼业主及员工在上班期间外出时免费使用。

  海曙地处中心城区,区域内政府部门行政机构多,而停车位相对紧张,出门办事往往打车不划算,走路又有点远,乘公交经常要等而且面临路堵。当初,这些设在写字楼和小区的公共自行车推出时,备受区域内市民好评。

  这些公用自行车近况如何?本月19日,家住天一家园的杨霞想借一辆,在小区的东门和南门均没有找到公共自行车的影子。“这个很久前就撤掉了,当时一共有20辆,车子放了没多久大部分就坏了,后续没有维护和更换于是就撤了。”天一家园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她。

  而在近几天,记者也曾前往灵桥广场、都市仁和等当初配备有公用自行车的商务楼,发现公用自行车均不见了踪影,灵桥广场的一位保安师傅说,自行车已经没有摆放在车棚内,不再供市民借骑。

  记者了解到,这些公用自行车基本上都处于封存状态。“设立公用自行车的出发点很好,大家可以免费借骑,但这些公用自行车的后续维护、管理成了难题。”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说:“企业自主行为设立的公用自行车,必然面临场地布设、养护维护费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这些公用自行车难以大规模推广。”

  而在灵桥路上的一家单位,就遇到了管理的瓶颈。2010年5月,该单位和一自行车厂家合作,向内部员工提供了20辆公用自行车,起初,这些公用自行车确实方便了员工出行,每天上午9点到10点,下午2点到3点是借车高峰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车辆的管理养护就成了问题,现在基本借不到了。”该单位一员工说。

 

  公益自行车

  为居民提供出行便利

  对于家住华侨城社区的不少居民来说,每天出行到社区居委会借一辆公益自行车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退休在家的社区居民刘阿姨每天上午出去买菜或到附近办事,基本上都要靠社区的公益自行车出行。而这些公益自行车,是社区把各个楼道里居民们废弃不用的自行车重新修理后提供给居民的。

  前天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自行车经过修理后,看上去有六七成新,一律喷成橘黄色,车篮前边写有“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字样,骑了一圈发现车况良好。华侨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说,这些车篮都是后来装上的,为的是居民们买东西方便。

  “有了公益自行车,真是方便多了。以前到附近办事,乘公交要等时间,开车又觉得不划算,主要是停车位不好找,如果遇到高峰期,还会堵在路上。现在只要不超过5公里,蹬着出去既锻炼身体,又省去了不少烦恼。”刘阿姨说着骑上借来的自行车走了。

  我市有好多社区都推出了公益自行车服务。江东白鹤街道镇安社区从今年3月份起推出了公益自行车,海曙区南门街道车站社区早在几年前也推出了……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和单位推出了自己的公益自行车。这些公益自行车多数是废旧自行车整修后再利用的。

  华侨城社区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菜市场是交通最拥堵和停车难最为集中的地方,而到他们社区借公益自行车的,大部分都是要到菜市场买菜的“马大嫂”,如果大家都把车开到菜市场,只能加重各种交通矛盾,但是骑着自行车去,这些问题就可以大大缓解。

  采访中,一些居民反映公益自行车虽然好,但就是太少了,特别是春秋时节,如果去得晚了,就借不到,如果能多一些就好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公益自行车的车况不太好。对此,多家社区居委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一方面将扩大公益自行车的数量,另一方面将制订更合理的租用办法,让公益自行车更好地流转起来。

  自备自行车

  上下班骑车一族坚持着

  任女士是我市一单位的工作人员,家住环城西路,单位在天一广场附近。从1997年上班至今,无论刮风下雨,自行车是她使用最多的出行工具。“除了下雪天坐公交车,上夜班后凌晨回家打车,其他上班时间都是靠踩自行车。”任女士告诉记者。

  从环城西路上的小区门口出发,经过环城西路、中山西路、迎凤街、广济街、药行街,从家到单位,全程4.8公里,自行车要骑25分钟。

  为什么一直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速度快且省力,为什么不改骑电动自行车?她的解释是:不会开车,且与公交相比,骑自行车的时间可自己控制,能保证上班准点。家人担心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率高太危险,16年中只骑过一次电动自行车就作罢了。

  16年里骑车的感受,她说很明显的就是能准点。“公交车要先坐14路到鼓楼换乘12路,14路发车密度大也算方便,但经常要堵,我骑自行车从家门口出发碰到第一辆14路,到鼓楼时我就能超越第3辆。”任女士说。

  任女士的同事中,有几个也是骑家里自备的自行车上下班。任女士说,这两年因为城市建设以及机动车越来越多,非机动车道已经越来越小甚至被逼到了人行道上,加上电动自行车车身更大速度更快,在非机动车道中,自行车骑行环境相对较差。

  骑自行车上下班,应该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最常见的上下班方式,随着汽车的普及,这样的人越来越少骑行距离也越来越近。

  2006年6月开始,自行车不用到交警部门上牌登记,宁波自行车保有量多少较难统计,有多少人骑车上下班,很难掌握。

  去年,市交通委和市规划局为了制定公交发展规划曾做过宁波市交通基础数据调查,宁波市六区常住人口人均出行强度为2.34次/日,平均出行距离为5.1公里,其中自行车平均出行距离为2.4公里,公交车为11.1公里,小汽车为9.4公里。而3公里以下非步行出行方式结构中,自行车占23%,小汽车占13%,公交占53%;3到8公里非步行出行方式结构中,自行车占8%,电动自行车占37%,公交占23%;8公里以上非步行出行方式结构中,自行车占3%,电动自行车占24%,小汽车占38%。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3公里以下的短距离出行,小汽车存在过度使用现象;3公里到8公里的中距离出行,电动自行车分担率大于公交;8公里以上的长距离出行,小汽车为主体。可见,宁波的公交发展面临着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双重挑战。其实,3公里以下的短距离上下班,选择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均是不错的想法,环保节能还可不用堵车。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