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近岸海域海水出现浑浊现象
系藻类植物增殖所致;目前浑浊海域面积逐渐减少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李强 通讯员 宋喜红)近段时间,不少读者给晚报新闻热线打来电话称,我市部分近岸海域水色出现浑浊的异常现象。昨日,据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进入6月份以来,水色异常现象有所扩大。经监测,水色异常主要原因是微型小球藻浮游植物增殖所致,不会危及人体健康。
据介绍,5月份,我市部分近岸海域水色出现浑浊现象。进入6月以后,水色异常扩展至近岸海域,对浅海、滩涂贝类养殖和池塘、潮间带刺参养殖构成威胁。为避免和减轻水色异常对海水养殖业可能造成的损失,7月12日,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对小石岛附近海域水色异常现象进行第三次跟踪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海水常规物理化学性质、营养盐浓度、生物类指标等。监测结果表明,小石岛近岸海域海水常规物理化学性质为典型的磷限制海域。另外,近岸海域叶绿素含量普遍较高,微型小球藻显著增加,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生,抑制了硅藻、甲藻的繁衍,并使浮游生物量提升,从而导致水色浑浊。小球藻属于绿藻门,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水色浑浊海域面积逐渐减少,海域生态环境渐趋于稳定。
昨日,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监测结果初步分析,本次水色异常现象正在缓慢消退,原有生态系统正处于逐渐恢复中。但是海水中无机氮浓度逐步升高,海水有富营养化趋势,需要继续密切关注区域生态系统和加强日常巡查监测,掌握灾害动态及危害情况。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