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海世博十大焦点:场馆拆除后1/3留作绿地
焦点六:世博会的哪些建筑将永久保留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现代服务业最为直接的贡献将是会展业的脱颖而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建筑“一轴四馆”,将会作为永久建筑保留下来,而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将成为上海的一个新的国际会展中心区。世博轴分地下两层和地上一层,以及顶篷。世博轴为半敞开式建筑,是一个多功能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世博会期间,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世博会后,将成为新的国际会展中心的空间景观轴线。中国馆总建筑面积16.01万平方米;主题馆总建筑面积约12.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8万平方米,地下4.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7.7米;世博中心建筑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140米,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世博演艺中心位于世博浦东园区北端,紧临黄浦江,世博轴以东,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上述四个场馆的总建筑面积达55.51万平方米,从而使上海的会展场馆设施一跃进入国际领先行列,也为上海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焦点七:世博馆会造成浪费吗
在申请世博的时候,主办方就和世界博览局有一个协议,约定在博览会结束后有些场馆是要拆除的,有些建筑本就是临时建筑。当然也会尊重参展方的意见,比如阿联酋想把自己的展馆带回国,改造成一个博物馆。民众关注的浪费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场馆建设的费用只占总费用很小的部分。拿日本馆来说,整个日本馆的投入是20亿日元,不是很大。如果把所有的场馆都保留下来是有很大困难的。如果要保留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个是外国场馆同意送给中国,另外是中国要向博览局支付费用。
世博场馆拆除后的利用大概是:三分之一用于建设公共设施,当然“一轴四馆”是保留的,中国馆会建设成博物馆;三分之一留作城市的绿地;三分之一用于商业的开发,当然绝不会用作富人住宅。
焦点八:世博如何让游客更方便
上海制定了《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就是在世博会召开前600天,上海市政府就有一个完整的应对计划,这个计划包括这么几个部分:一是提高窗口服务业的运行质量,主要是机场、公共交通、零售、餐饮、宾馆对外服务的行业等等,对员工进行双语培训,英语和手语,提高服务标准和规范,学习世博会的基础知识,强调诚信经营;二是城市建设方面,加快城市面貌的改善,花大力气进一步清理了城市垃圾,对城市的很多道路进行了整修,几条主要的道路重新铺设了沥青;三是食品安全方面,上海制定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条例,进行全面大检查,从食品来源,尤其是餐厅供应的食品和超市出售的食品必须符合标准,对肉制品建立了可追溯系统,人们可以知道这是哪里生产的,通过什么渠道运到我们这里的,这也是政府非常关心和下了很大力气的工作。
焦点九: 世博对哪个产业发展的拉动最大
上海世博的投资有3000多亿,我们测算过的,这3000多亿对上海的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和零售业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召开世博会的半年中间会有很多游客来上海,这对购物、餐饮、宾馆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在世博会结束之后,上海还是可以借助世博会的契机,形成服务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原先上海是制造业中心,地位很突出,现在可以借机转变到以服务产业为主导。我们会重点发展旅游会展业和大型娱乐业,现在在建的迪斯尼乐园就是例子。发挥上海大城市人才积聚的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贸易业。我们还会重振上海的电影和文艺产业。节能服务产业自然也是不能少的。上海原来就比较有优势的教育和医疗产业也会得到加强。中央给上海的任务是“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可以借世博会进行城市转型,朝更高的方向发展。
焦点十:世博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可以从两个阶段来分析这个问题。第一是在世博会筹备阶段,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都希望借助世博会发挥自己的作用,来发展自己。大家自觉地建新型的交通体系,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各种交通网络,如杭州湾大桥。在世博会筹办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建设达到高峰。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三小时的交通圈。任何两个城市最长三个小时就能到达。交通网络建成以后,下一步是搞制度的融合,以前各省市有自己的制度,现在在制度上也开始慢慢统一了。
第二是世博会之后,长三角会出现一个“同城效应”。交通问题解决了,大家就会像在一个城市里一样。资源可以在整个长三角进行配置,上海可以带动整个地区共同发展。其实长三角的其他城市也不比上海差,杭州、宁波、南京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很高,和上海差不多的。有人预计长三角城市群会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这块区域是非常有潜力的地方。世博会期间,长三角旅游业的繁荣是不容置疑的。
本文对上海世博会十个方面的焦点问题进行了独到而精彩的解析,是通过对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陈宇飞、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和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三位特邀嘉宾的采访编辑整理而成。这三位专家角度各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世博的方方面面,可谓是世博会“最专业的导游”。 (人民论坛见习记者 刘新圣)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新能源技术赶集上海世博会 引领未来技术创新 上海世博绿在哪儿? “世博科普”盛宴助兴上海世博 垃圾处理影无踪 上海用低碳环保理念打造“绿色世博” 文化、和谐、低碳:上海世博三步曲 上海世博让太阳能不再是摆设 上海世博促进绿色发展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