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市松厦镇祝温村 垃圾日清村貌焕然
初冬阳光下的浙江上虞市松厦镇祝温村,地上基本看不到一点垃圾,处处可见漂亮的垃圾桶。
村民朱彩娣每天一早就把家里的垃圾丢进附近的垃圾箱。这个有650户、1800多人口的大村,共设了20多个垃圾箱。上午10点,保洁员李玉英将自己包干的几个垃圾箱和公厕清理干净,收上垃圾车,行驶约15分钟路程,运到邻近几村共用的垃圾临时中转站——这个中转站远离人群集聚点,造得十分美观,远看像一座小别墅。下午,镇里的垃圾车过来把垃圾拉到镇垃圾中转站。傍晚,市里的垃圾车过来,把镇里的垃圾送到焚烧厂。从村到镇,垃圾都做到日理日清。
“你没看到我们村过去哩,房前屋后丢满垃圾。露天粪坑一下雨就溢到路上,没个伸脚的地方。有了垃圾收集,生活完全变样了。”朱彩娣对现在的卫生环境感到很满意。
“新农村建设,搞卫生比造房子还重要!一个村子脏得人脚没处放,村民怎么生活呢?”村委会主任王茂桃说。
2005年开始,上虞市根据浙江省的统筹安排,开始推行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这个举措让祝温村的面貌迅速改变——垃圾有地方去,每日清理,却没有增加村民负担。
“村子大,配了4名保洁员,都是通过招标,本村人兼职的,每天上午运完垃圾,回去做自己的事情,不耽误农活,报酬是村民的清洁费,按全村人口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支付。”王茂桃说,这10元里,5元是市里拨的,3元是镇里配套的,2元由村集体经济支付。“我们村里很多人出去做建筑,回来看到环境变得这么好,都积极出资,支持村里搞新农村建设哩!到现在,修路保洁,村民们没有出过一分钱。”
农村垃圾收集工程的投入可不小。从2005年开始至今,建中转站、垃圾房等硬件投入,上虞市财政已经支付了1.1亿元。目前垃圾房已经普及全市所有361个村,全市建立起“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农户(企事业单位)”四级管理网络和清扫、收集、中转、处置运作机制。
之后,市里对乡镇、村出台具体的量化考核办法,保洁员考核结果和报酬挂钩,农村垃圾收集情况与乡镇岗位目标考核挂钩。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还让群众自行监督,有效避免了垃圾乱倒乱放、收集不到位的情况。
“现在村民每天都自觉打扫,门口干干净净。要是哪天垃圾没及时清理,村民肯定会去反映了!”朱彩娣说。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