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浙江 >> 正文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人大依法推进生态区建设

Eedu.org.cn 作者:柯兰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7

  2003年7月,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人大常委会用超前的思维作出一项决策:用五年时间,集中全区主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国家级精品生态区。

  如今,五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全区上下围绕区人大常委会这一决策,筹集53.9亿元的生态建设资金,消灭了8000多个污染源,使70%的国土面积都被生机盎然的绿色所覆盖,40万人民一年四季都生活在天然氧吧里,同时,作为钱塘江的源头,每天都把Ⅱ级以上的水质注入钱塘江,为浙江人民的母亲河注入新鲜血液,为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默默地作着贡献。 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生态建区 规划先行

  2002年,衢江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区人大常委会对生态区建设高度重视,马上组织力量对全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进行全方位调研,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生态区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衢江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区域面积1748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耕地面积达30469公顷,矿产资源达40多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达60亿吨,占全省的30.8%,各类矿山160多处,年产矿石160多万吨。森林植被茂盛,种类繁多,区域内有维管束植物19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河流网脉东西横贯、南北汇流,主河道衢江横贯全境,是钱塘江的主要源头,乌溪江水库是衢州市民的饮用水源。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及公众环境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已日渐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重视和广泛支持,全区上下保护生态已形成共识,生态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清洁生产等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加上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特有的生态调控能力,全区总体环境质量现状较好,相对环境容量较大,为生态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对照创建生态区各项指标,制约因素仍然很多:一是自然因素,衢江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沟溪纵横,河床比降大,岩石风化形成的疏松可蚀物质丰富,易于流失;土壤主要是红、黄壤,粘质紧密,透水性差,容易形成地表径流的山区性气候特征明显,雨量充足,但时空颁布差异大,暴雨区集中、强度大,易发洪水,从而加强了水土流失;植被质量不理想,水源涵养能力差,不利于抑制水土流失。二是经济因素。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中,衢江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规模小,综合实力较弱,工业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经济主体普遍存在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差,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效益低、污染重的现象;农业生产由于农药化肥大面积过量使用,致使农副产品安全性不高,土壤肥力下降,生态农业建设进展缓慢。三是政策因素。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生态环境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监管体系也不健全;作为钱塘江源头,接受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扶持的载体不多;乌溪江库区作为省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区人大常委会立足衢江区情,积极建言献策,要求区政府统筹规划,广泛发动,多方参与,积极实施,确保生态区各项创建目标按时完成。

  为了全面落实区人大常委会督查意见,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着手编制《衢江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规划明确提出,在今后五年内,要建设一批生态示范乡村,培育一批清洁生产企业,打造一批绿色品牌,营造一批绿色社区、学校等绿色单位,启动并实施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治理一批污染源。

  2003年7月29日,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次会议,专题审议《衢江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委员们经过认真审议通过了这一规划,同时提出,区政府要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要鼓励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要强化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监督,要加强对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投入,要健全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工作考核。

  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区政府还专门编制了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规划等,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区建设规划体系。每年的人代会上,区政府都要向代表们报告规划实施情况,公开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

  生态污染 铁腕治理

  2007年10月下旬,浙江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组织验收组深入衢江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进行实地检查验收。看到该园区内的49家化工企业已全部关停,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达到了省“811”环境污染整治的要求,验收组一致同意通过现场验收。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产业基地产生的污染开始威胁着城乡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维护环境权益、改善民生环境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出现,信访、投诉时有发生。区人大常委会高举监督利剑,督促政府全面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区政府遵循生态区建设规划,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确定开展以化工企业、竹造纸竹料腌塘、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养殖业、矿产品加工业等为重点的四大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化工企业的关停搬迁。自2004年起,对衢江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开展了以关停搬迁为主要手段的集中整治,到2007年9月底,49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完毕,每年减少向钱塘江排放化工污水150多万吨,每年可削减COD排放量1615吨、二氧化硫78吨、氨氮513吨,确保一江清水送入钱塘江,顺利通过了省环境整治办的验收。二是竹造纸竹料腌塘的关闭平毁。从2003年10月开始,在衢州市率先开展了竹造纸企业和竹料腌塘污染专项整治工作,7255个竹料腌塘被平毁,29家竹造纸企业被关闭,114个家庭手工造纸作坊被停业,10多家老竹料生产点被取缔,每年可削减COD排量3600吨、二氧化硫200吨,让山涧溪流恢复了清澈。三是乌溪工饮用水源保护区养殖业污染整治。2005年,在乌溪江库区范围内开展了以生猪规模养殖和网箱养鱼为重点的污染源整治。通过整治,库区削减生猪饲养量1万多头,拆除网箱养殖和围湾养殖面积2万多平方米,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四是矿产品加工业的改造提升。2005年以来,对全区300多家矿产品加工企业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实行限期关停和技术改造,10多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全部拆除,108家小石灰窑全部停产,32家重钙、轻钙企业安装了除尘设施,新建、改建了40多家新型环保石灰窑。经过整治,“白色产业”实现了绿色生产,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万多吨,减少无组织粉尘排放2万多吨。

  四大环境污染整治,区财政用于整治补偿的专项资金达1亿多元,每年GDP减少10多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四分之一。然而,因为整治,衢江区的生态环境更好了,百姓的生活质量更高了,据市区环境监测站监测,衢江区出境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新城区大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Ⅱ级标准,市区饮用水源达到Ⅰ、Ⅱ类水质标准,城区饮用水合格率达100%。

  生态产业 异军突起

  生态区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题,以培育绿色产业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态工程项目和科技手段为支撑,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发展和建设的综合协调,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使衢江区真正成为“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生态区。衢江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这一生态区建设基本内涵,5年来,充分运用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监督手段,积极推进重点生态项目建设进程。

  生态工业围绕“发展、壮大、集聚、提升”的方针,积极扶持生态型企业和产品,推动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开发区集聚,实现基础设施、资源、信息和环境治理共享,严格控制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有污染的行业发展,加强治污设施的运行管理,重点抓好化工、造纸、建材等行业的废水、废气、粉尘、烟尘的综合治理,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5年来,全区已有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5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绿色企业,基本形成具有生态绿色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

  农业是衢江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生态区建设过程中,注重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途径,开辟绿色特色产业发展新方向。5年时间,全区已有5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2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3个,获省级以上绿色农产品称号14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9个,竹炭原产地保护标记通过国家认证,三元猪原产地保护标记注册通过省级审定。全区各类绿色农产品实现年加工值3亿元。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有了根本性改进,区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和土壤改良技术,农药使用强度从原来的15.3公斤/公顷下降到2.98公斤/公顷,化肥使用强度从原来的328公斤/公顷下降到265公斤/公顷,大力推广建设沼气工程,全区已建成沼气池2462只,总容量达3.62万立方米,使畜禽粪便得到综合处理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化率达80%,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4%。

  衢江区是浙江省重点林区之一,在生态区建设过程中,区林业部门不断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培育建成了大面积的多树种、多层次、生态功能完善的立体森林植被,森林覆盖率达到70.2%。全区拥有生态公益林面积110多万亩,建成无公害林产品基地6.5万亩,万亩毛竹基地、万亩竹炭专用林基地、大山茶叶基地被省林业厅列为优势特色林产品基地。有21项林产品获得国家专利。

  城乡环境的改造和提升是生态区建设的重点。5年来,全区上下群策群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全区 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起垃圾填埋场一座,垃圾中转站15座,新增垃圾箱1117个,消除露天粪坑1968个,消灭“赤膊墙”44.69万平方米,建设通村公路833.34公里,村主干道硬化31.06万平方米,修建排污沟3.72万米,新增绿化面积7.3万平方米。

  生态文明的成果正全面推进衢江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