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30年的回顾与展望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人民网发起并主办的“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保事业”论坛,今天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全国人大环资委原主任曲格平先生在会上做了“中国环境保护30年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以下是他的演讲实录:
前些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两句话,一句是:30年前做梦都想不到,今天生活会这样富足和这样好;第二句是:30年前做梦也想不到,今天环境污染会这样严重。这是两句实在话,是众多人的共同心声。确实,改革开放的30年,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人为之振奋,世人为之称羡。
与快速的经济发展相比,环境保护的脚步显然有些迟缓了。不过,国家和人民也付出了很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30年来,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成绩是显著的,我只说三点:
一是环境政策思路渐趋成熟。80年代初,确定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同时制定了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和八项制度;90年代,接受可持续发展理念,把可持续发展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到新世纪新时期,国家又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所有这些都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环境保护的政策思路是在不断发展的,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发展方针和政策,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有其决定的意义。
非常可喜的是,国家提出有关环境的大政方针和许多政策措施以及一些发展理念和政策思路,大都被陆续颁布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所采纳,成为法律规定。
二是30年来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从工厂广泛开展的达标排放基础上,又结合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控制,这种把工厂的过程防治与工业结构调整源头防治相结合,对控制环境污染发挥出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国家为了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下达全国,使一些严重污染指标得到抑制,找到了一条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三是生态恢复建设摆上了议程,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后,森林覆盖有较大增长,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蔓延特别是沙化面积急剧恶化趋势有所缓和,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化。
30年来,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很大进展,应予肯定。
但是,对于我们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也必须正视。总的看来,环境污染还在发展,老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污染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污染危害在加剧。同时,土地荒漠化、沙化还在发展,生态系统结构破坏严重,生态赤字不断增加。
造成严重环境问题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今天我只讲两点属于主观方面的因素。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迟缓。转变发展方式讲了多年,但是进展却不大。如果目前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作改变,严重环境污染状况就难以改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已选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一项明智的选择,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实施这种发展方式,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当前推行循环经济方式遇到的障碍,主要是体制上存在的一些弊端所致。这就需要深化改革,铺平发展道路。
二是法制松驰,监管不力。国家已颁布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25部,主要领域和方面都有了规定,如果按照法律规定去办,现存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应该比较快的得到控制。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政府不作为。环境法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实际上许多地方政府把这一法律责任放在一边,甚至对依法监管进行干扰。另外,就是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执政能力薄弱,原因就是授权有限,编制过小,而且人员素质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因此,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依法保护环境,加强环境管理部门能力建设是当务之急。展望我国环境形势,总体是看好的。主要寄予以下三点: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三是依法行政,强化管理,依法保护环境。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发展经济 中国要防范以牺牲环境保增长的风险 美国科学界对奥巴马寄予厚望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环境保护投入稳步增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日本采取措施加快琵琶湖环境保护和治理 汽车企业应在环境保护上做更多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决议 冯永锋:环保莫止于口号! 让生命之水更清澈 必须高度警惕生态危机 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