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甘肃 >> 正文

沙漠里树起绿色丰碑

——民勤县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纪实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8
  初冬的民勤,在西大河沙区,今年实施的秋季工程压沙苦战犹酣,18支专业压沙队伍1100多人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埋压麦草方格治沙,争取近期完成今年规划实施的工程治沙2万亩。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温家宝总理非常关心民勤的防沙治沙,多次做出批示并亲临民勤视察,强调要求:“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要把民勤建设成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县。

  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民勤人民必须坚持不懈地同风沙抗争,植树造林,守卫家园。200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来,民勤县依托项目支持,不断优化防沙治沙布局,创新防沙治沙模式,加大防沙治沙力度,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沙产业相结合的节水增收模式,走转型民勤之路,用艰辛劳动在沙漠里树起了绿色丰碑。三年间,完成工程压沙10.25万亩,造林22.356万亩,使全县人工造林面积累计达到201.82万亩,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以有效遏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性改善。

  工程治沙 推进荒漠化治理进程

  民勤县荒漠和荒漠化土地达2254多万亩,占民勤国土总面积的94.5%,防沙治沙面广量大。近年来,民勤县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由近及远,由易及难,推进荒漠化治理进程,构筑绿洲生态屏障区。自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全县完成荒漠化治理28.85万亩。今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7.535万亩,实施工程治沙3.75万。

  老虎口沙区是民勤绿洲中部西线最大的风沙口之一,南北长33公里,流沙面积达12.4万亩,沙患严重影响沿线及周边5个乡镇农业生产、交通通讯、水电设施的安全。该县将老虎口作为全县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实施工程治理。连古城植被管理站站长陈永明向记者介绍说:“通过国家投资、统筹规划、政府扶持、承包实施、分层管理、统一验收,向社会公开招标,组织治沙协会、治沙突击队等专业队伍,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老虎口沙区进行集中治理,3年间完成压沙9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7万亩。积极与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交流,完成芨芨草、粘土、尼龙网、卵石沙障等治沙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新方法试验示范20余项,建成治沙技术试验示范核心区2300亩。”同时,改变过去迎风坡埋压沙障沙的方法,采用沙漠全覆盖埋压沙障,沙漠和空滩全部栽植梭梭的治沙方法,有效提高了治理效果。

  今年秋季,民勤县组织治沙突击队、治沙协会及专业治沙队伍34支,以老虎口小西沙窝压沙道路两侧流沙治理为重点,实施工程治沙1.5万亩。农田和老虎口沙区相连的大滩乡北东村农民高玉说,政府投资治沙造林,不仅使他们的庄稼和家园不再受风沙的侵害,他们每年利用春秋农闲时节参与压沙、造林50多天,每年还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

  西大河沙区是西大河干涸后风积沙淤形成的风沙危害区。民勤县今年编制完成了《民勤县西大河沿线生态治理规划》,利用3年时间,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实施综合治理。11月11日,在压沙现场12支专业压沙队220多人正在进行今年规划实施的最后几百亩的压沙工程。林业技术员张兆仁介绍说:“西大河压沙工程10月10日全面启动,18支治沙队伍利用1月时间已完成工程压沙近2万亩。林业部门安排了20多名技术人员现场跟班作业、指导督查。对完成的工程,施工单位要进行自查,林业单位进行交叉验收,最后由林业局进行核查,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近几年,民勤县还在龙王庙沙区、青土湖沙区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治沙造林。在龙王庙沙区完成工程治沙8.84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8.8万亩,在青土湖沙区完成工程压沙6.27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5.73万亩,实施围栏封育12万亩,使民勤绿洲西线南北两端的两大风沙口的沙患初步得到了治理。

  民勤防沙治沙和生态治理,关乎大局,受到了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200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省上从2007年开始每年从财政列支1000万元,用于民勤县防沙治沙。安徽奇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甘肃省绿化基金会、甘肃省烟草公司、香港皇朝家、中国道教协会、小渊基金项目、日本佛教真如苑代表团等企业及社会团体积极援助民勤防沙治沙,身体力行,压沙造林,润泽民勤。近5年来,社会各界为民勤防沙治沙和生态治理捐款达到1000余万元,为民勤生态恢复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发展 探索多种形式的模式

  民勤防沙治沙是一项浩大的长期性工程,民勤人民从插风墙、粘土固沙到埋压麦草方格栽植梭梭,从零星治理到实施大规模的工程治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成功地探索了多种形式的治沙模式。

  国营民勤县三角城机械林场在治沙造林的实践中,依据技术优势,自主探索创造了“假砾石戈壁造林技术”模式,头年秋季机械开沟整地,汇集细沙,蓄水保墒,翌年春季补墒栽植,一穴多株的造林模式。林场场长陶海旋介绍说:“林场以造为主,封管并举,累计完成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13万亩,有效治理风沙口9个,封育管护以梭梭、白茨、红砂、猫头刺为主的天然沙生灌草植被18万亩,区内植被覆盖度大幅提高,在昔日的风沙线上建起了一道长25公里,宽1-5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保护了红沙梁、西渠等乡镇48个村15万亩农田免受沙患。同时,积极开展苗木培育,每年提供各类沙生苗木300多万株,带动了全县治沙造林事业的长足发展。”“正新模式”是民勤县以东湖镇正新村为试点探索建立的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试验模式。从2007年试验开始,正新村已有764人由农民变为治沙工人参加治沙。政府发放生态专项补助,每年人均划给3亩沙地治理,造林成活率达到80%以上给予治沙补助。人均2.5亩土地种植紫花苜蓿、甘草、枸杞等饲草作物和中药材。全村已种植苜蓿813亩,甘草312亩,建成入住55户的养殖小区,养羊3000多只。正新村党支部书记雷立业说:“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正新村有近300人外迁成为"生态移民"。外迁势头在试验开展后得到了扭转,一些人甚至主动要求回迁,参与防沙治沙。三年间,已完成治沙造林5600多亩。种地农民成为治沙工人,人均收入也从不到3000元增长到了4300多元。”

  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对民勤“绿洲边缘区人口资源协调发展与生态治理研究项目”进行鉴定时认为,“正新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套集调整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治理、农民脱贫致富、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生存安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全面进步的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模式。

  发展沙产业 防沙治沙推进节水增收

  勤锋滩沙产业试验示范生态园是民勤县建立的推进防沙治沙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示范园区,主要进行沙化土地治理、植被恢复、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等综合效益的积极探索。园区分高效生态林业、高效畜牧养殖业、高效节水生态农业、沙生药材种植业、产业化精深加工业等5个示范区。

  民勤县林业局副局长邱竞强介绍说:“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初步形成以林产业、沙产业、药草产业、畜产业等为主的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链,构建了持续稳定、形式多样的增收新机制。葡萄栽培、梭梭接种肉苁蓉、经济林设施栽培及穴盘育苗等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普及推广,为生态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多种自主选择的节水增收新模式。”

  今年,沙产业试验示范生态园依托技术集成优势,新植酿造葡萄800亩,完成园区通道绿化6.375公里,营造防护林带1.5公里,配套安装滴灌1160亩,又打造一个“千亩大田林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

  东湖镇下润村在腾格里沙漠边上,村支书沈嘉道带领群众治沙造林在村庄北面建起了一道3公里长、5000多亩的防沙林带,在1500亩的梭梭上嫁接肉苁蓉,退耕还林1100亩,还种了700亩苜蓿,带动每个农户发展养羊20多只,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梭梭上嫁接肉苁蓉技术是沈嘉道从内蒙古左旗引进的。肉苁蓉有极高的滋补药用价植,素有“沙漠人参”之称,寄生于梭梭根部。沈嘉道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靠着沙漠就得靠沙漠生存和发展。1500亩梭梭林按户划给村民嫁接肉苁蓉,每年每户也能收入2000元到3000元。既能防风固沙,又不浇水,还能增加群众收入,是一项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产业。”沈嘉道引进的这项梭梭嫁接肉苁蓉的沙产业技术已在正新、往致等多个村推广种植。

  沙产业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通过试验示范,各类高效节水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推动民勤实施生态治理经济和发展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