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有效保护和修复水生生态
2008年,天水市首次在天水湖开展人工放流草鱼、鲤鱼、鲫鱼等本地品种10万尾。目前,已在武山、甘谷、麦积、清水、张家川等县区渭河段河流、水库、塘坝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鱼种300多万尾。放流鱼种经省农牧厅在全省范围内公开招标选定,表现出了品种纯、质量好、适应性强,有效改善了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
同时天水市积极探索现存大鲵、秦岭细鳞鲑等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驯养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秦岭细鳞鲑救护场两处,救护1000多尾。建设大鲵驯养繁殖场三处,养殖大鲵100多尾。秦州区大鲵自然保护区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上报国家农业部申请立项,这是目前我市正式获批的第一个省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是全省第三个大鲵省级保护区。通过有效的放流、保护措施,全市对野生鱼类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优化和改善了水域的群落结构,加大了渭河鱼类种群数量恢复步伐,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解读圆明园环评报告:长期铺膜易恶化水生生态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