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甘肃 >> 正文

打造甘肃生态屏障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科技鑫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30

  我国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

  2008年年底,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28位院士参与,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结束。这次规模空前的摸底考察显示,由于水土流失,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占世界年流失量的19.2%。50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损失耕地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中国的“北大仓”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按照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及流失强度综合判定,中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其中,黄河流域225个,从省级行政区看,四川、山西、甘肃、内蒙古、陕西5省区,占到全国总数的50%以上。有关专家据2000年的数据分析指出,水土流失一年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

  历史上的甘肃区域曾经森林茂密、沃野千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几千年来人为因素的破坏,至20世纪初,这里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直接威胁着域内河流流域沿途生态环境状况和下游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1999年10月21日至30日,朱镕基总理赴甘肃、青海、宁夏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时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发,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根本。只有改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的丰富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也能改善投资环境,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尤其要看到,改造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如果不加紧、加快实施在西部地区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那么,长江、黄河日渐淤积,洪水灾害不可能得到根治,广大中下游流域将永无宁日。

  以兰州为中心建水土保持示范区缘由

  以兰州为中心建立200公里以内的水土保持示范区,基于以下缘由:首先是兰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兰州地处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有“陆都心脏”之称。中国之中心在甘肃,甘肃之中心在兰州。兰州负兰山而带黄河,金城汤池,至为险要,为内地往新疆之孔道,西北政治、文化、工商事业之中心。孙中山在革命成功之后的设想,是要把兰州建设成为中国的陆都。对此,曾任甘肃省主席的邵力子先生于其卸任之后在南京所作的《开发西北与甘肃》的讲演中,说得也相当明白:西北的重要,曾有“中国的国都,须设在兰州”的话。这个意义,以地理来说,兰州是在全国的中心,更以国防与全世界交通的关系来说,陇海路虽只以兰州为终,但将来依照铁路计划完成西北各线,则由新疆通中亚细亚,再展至欧洲,则西北各省,实是欧亚交通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到,兰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兰州生态环境的改变,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其次,兰州是黄河上游的第一个大城市,依托兰州大城市实力,以兰州为中心带动这个示范区,完全符合中国现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我们历来把水土保持和治理水土流失都划在农业的范畴,总是和农业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其实现在的水土流失治理不再是一个农业工程,而是一个生态工程。因此,水土治理必须要和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资料显示,城市化中基础设施建设会占用大量的郊区农田,改变着周边土地用途,导致农村特别是城郊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显著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区域资源、生态与经济可持续性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更是引人注目。到2000年底,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19.4%迅速增长到了36.2%。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可达50%左右。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和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使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更为突出。

  破坏环境,不乏人类推波助澜因素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人类以森林为舞台背景发展了自己的文明;另一方面,人类又是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不断破坏和恶化的巨大动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触发和加剧了水土流失。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交汇处的兰州,在远古以来从汪洋大海逐渐演变成山地形高原的过程中,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其中,除了自然条件的逐渐改变外,其中不乏人类的推波助澜因素。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土、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大规模的市政建设与改造项目,如道路、地下管线、防洪和排水工程等,使水土资源布局改变;房地产开发活动,使地形地貌、城市布局等发生很大变化;取土、采石活动使原有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增加了大量的废弃土、石、渣;工业开发区的建设,使一些地区受到集中连片的扰动;休闲场地如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的建设,扩大了城市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新一轮的开发建设高潮,将使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工矿开发都将会破坏原始的地貌和植被,从而严重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能力,增加了水土流失的潜在威胁。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的突飞猛进,而工业化的带来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有专家表示,水土保持的宗旨就是为保持土地具有永续的生产力,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未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在水土流失区域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水土流失才能得以控制。在城市化,工业化的今天,水土流失治理应与群众切身利益结合,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兼顾生态环境建设与当地人口、资源的协调。

  决不能再走破坏生态、掠夺资源之路

  历史上的水土保持全都没有逃出对大自然的索取,以梯田为例,修建梯田的初衷之一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表面上说是水土不流失了,可在实际情况下,它可能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重新破坏自然。这是因为一方面修建梯田改变了原有的地貌现状,破坏了已形成的稳固构造,造成适宜耕种的土地减少,使土质结构更加松散,另一方面,梯田建成后,没有继续采取后续的整固措施,一旦遇到暴雨,就很容易冲垮,反而加剧水土流失。因此,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水土保持不能再走中国近100年来水土保持的老路,以兰州为中心200公里以内的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示范区应和小打小闹的传统治理区别开来,决不能再走破坏生态、掠夺自然资源、追求短期效益的老路了,必须坚持天人合一,顺其自然,顺应自然,利用科技手段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水土保持。

  此外,该示范区的建立,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都市经济圈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具有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兰州的区域位置、城市规模、人口经济数量具有区域中心城市的明显优势。在现有体制框架内,最终形成的是以兰州为中心,白银为副中心,同时涵盖周边其他城市的城市群。

  西宁银川兰州形成一个三角形

  我们还可以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在西北区域内,国土广阔,城市稀疏,特别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分布较少,较大规模的中心城市群,东边有西(西安)咸(咸阳)都市圈,西面有乌(乌鲁木齐)昌(昌吉)都市圈,从“西咸”到“乌昌”两个中心城市群之间的27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内,不是太偏东,就是太偏西,都难以对整个区域形成中心带动作用,而兰州的区域位置、城市规模、人口经济数量等无疑具有区域中心城市的明显优势。而且兰州市距离青海的西宁市、宁夏的银川市是全国省会城市间少有的距离较近的城市,兰州距西宁更是最近的两个省会间城市,三个城市中兰州居中,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中心城市圈,这个中心城市圈,将对西北甚至整个西部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产生重大意义的作用。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让人们领略了都市经济圈的胜景,也展现了龙头城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魅力。这其中关键是龙头城市的带动效应。就战略部位而言,兰白经济圈与它们有着相似之处。拟建雏形期,兰白经济圈总面积55825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2.3%,兰白两市的GDP是1190余亿元,占全省的35%。选择以兰州为中心,建设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示范区,可以将兰白经济圈被全部囊括进来,使甘肃中部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此为契机,带动以兰州为中心区域的周边城市群,诸如定西、武威等省内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甚至还可以引起西宁、银川等广袤区域内都市群的纷纷效仿,最终达到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改观。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