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者启动绘制 首张"大秦岭"全方位学术考察图
据了解,"走进大秦岭"大型学术考察活动的主题是"探寻秦岭文化之根、追溯中华文明之源",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学术单位实施,旨在配合国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发挥学术的引领作用,提供第一手的秦岭研究资料,为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说:"秦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符号,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数千年来,我们的先民背依秦岭,身体力行,创造了深邃而影响广袤的中华文明--我国最早的农耕文明起源于此,中国古老的生态思想也诞生于此,构筑了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基石,使秦岭周边地区成为东方经济文化的繁盛之区,一千多年的政治中心。"
高翔说,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哺育着中华文明的成长,也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这次学术考察活动是国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科界的一次学术创举,对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式转向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社科课题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正威教授说:"我们长期生活在秦岭脚下,却对秦岭知之甚少。通过深入考察,学者们在真正走进大秦岭后,还要走出大秦岭,走出对中国未来的思考。"
整个学术考察活动预计为期3个多月,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秦岭与中国历史进程、秦岭与中国宗教文化的产生发展、秦岭地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萌生、形成、发展,以及秦岭地质地理现状与中国内陆自然生态系统等。
此外,"秦岭与中华文明高层论坛"在西安同日举行,众多学者就秦岭的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人口学和经济学等意义进行的论述。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秦岭野生动物园发"相亲函"帮动物求偶 秦岭北麓未来10年大变样 建设秦岭北麓渭北生态屏障 生态保护使秦岭珍稀动物“人丁兴旺” 西安探索秦岭生态补偿制度 中国利用先进技术确定:秦岭山系大熊猫种群数量 秦岭海拔2600米以上严禁开发 揭示秦岭大熊猫多雌多雄婚配机制引轰动 中国首条穿越秦岭高铁年底开工 绕避生态敏感区 西安将设专门机构保护秦岭 关爱大秦岭 保护母亲河 陕西省生态农业让秦岭山更青水更绿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