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态农业让秦岭山更青水更绿
生态农业改变了秦岭山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使山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为安康山村新貌。记者 巨跃先摄
悄然兴起的生态农业不仅使生活在秦岭深处的农民寻到了一条致富之路,改变了这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让秦岭山更青水更绿。这是5月17日至21 日,记者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中省媒体“循环经济新跨越”采访团在商洛、安康采访时留下的深刻印象。
孙怀峰是旬阳段家河镇陀寺村的农民,前年家里建起沼气池和10 0平方米的圈舍,养了150头猪,并栽种了2亩多红苕。他用养猪产生的粪便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供全家做饭点灯,沼液、沼渣作为红苕等农作物的肥料,红苕蔓用来喂猪。仅养猪一项,孙怀峰当年就赚了 18.9万元,沼渣栽培的红苕赚了5600元,使他成为村里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据旬阳县的领导介绍说,像孙怀峰这样“畜、沼、园”农村循环经济示范户已发展到近2万户。其实在商洛、安康,像孙怀峰这样的农户到处可见。
商洛、安康地处秦岭山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有相当一部分面积属秦岭生态功能区的禁止开发区。为了净化大气、水源和土地,保护秦岭山区的生态环境,商洛、安康等地从保护生态环境入手,充分利用国家建一个沼气池补助1600元的鼓励政策,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农业生产,积极推广实施三个“三维一体”生态模式。一是农户的圈、沼、菜(果)三维一体。就是在广大农村实施改厕、改圈、改灶、建沼气池工程,使传统厕所、猪圈粪便污物通过沼气发酵,改变直排河道的旧方式,减少水源污染,同时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减少柴薪砍伐,保护生态,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种菜(果),减少化肥用量,减少土地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二是大型养殖场的 “场、沼、地”三维一体,就是在大型养殖场利用国家补助资金建设大型沼气池工程,对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沼气供给场区使用,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通过市场供给周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三是退耕还林区“种、养、加”三维一体。就是在板栗、核桃等经济林下,大面积种植畜禽用草,实行猪、羊、鸡、鸭的圈笼散养,一方面利用林下饲养发展养殖业,另一方面又使用动物粪便给经济林增加有机肥料,实现种养业互补双赢。在镇安县已有创盛、恒达、雪樱花、华美等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携手合作,发展绿色原料基地11万亩,发展养殖基地15个。同时,他们还建成投产了以废旧塑料、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年产木塑、PVC管材1.3万吨的循环经济项目,每年可消减废旧塑料3200吨、农作物秸杆5800吨。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动了秦岭山区农业生产方式和当地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一些大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和大型养殖企业也开始引进生态农业的模式。
位于汉阴县城关镇月河村的秦龙蔬菜示范基地,配套建有养猪场、养鸡场和一个500平方米的大型沼气池,不仅解决了养猪养鸡带来的污染,而且确保了蔬菜所需要的有机肥,形成了良性循环。
安康阳晨牧业公司是一家以种猪生产为主的养殖企业,每年产生的猪粪就达2.5万吨。他们除采用“雨污分流”和“干清粪”的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和处理难度外,还开始建设大型沼气发电项目,每年可处理猪粪9万多吨,产生沼气14.24万立方米,生产沼液肥6.6万吨、沼渣有机肥1万多吨,每年发电量达到350万千瓦时。实现了养殖业发展、再生能源利用、肥料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记者 贺韬)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陕甘豫环保志愿者启动“百团行动” 保护大秦岭,绿色健康行 青山绿水做文章 “粤东南低山丘陵区植被快速恢复与生态农业技术集成和 秦岭深处发现娃娃鱼洞 陕西南部秦岭山区近期3次在野外发现大熊猫幼崽 宁夏:荒塬上崛起移民新区 秦岭地区森林公园总数已达30个 世界自然基金会秦岭青年使者赴陕西佛坪宣传环保 陕西秦岭发现70公里长大型多金属矿田 “秦岭青年使者”服务秦岭 生态农业产业链如何构建?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