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推进生态建设 推动农民增收


造林绿化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
让群众透过绿色幸福起来
造林绿化是林业的根本任务,改善人居环境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把造林绿化与改善人居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为此,我省继续实施重点区域绿化,把高山远山造林与人口密集区绿化统筹安排,围绕道路两旁、河流两岸、村镇周围等绿化,大力推进身边增绿,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11年,重点区域绿化不断深入,共栽植苗木3281万株,完成三化一片林建设208个村,千里绿色长廊等几大重点板块绿化进展较快。西安市大水大绿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关中环线绿化效果迅速显现,渭南市南塬绿化基本完成,安康市汉江绿化完成2.27万亩,榆林市百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完成15.8万亩,宝鸡市完成陕西西大门道路、水系绿化。
省政府《关于建设千里绿色长廊的意见》出台后,各地迅速贯彻落实,纷纷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文件,把千里绿色长廊建设作为 2011年造林绿化工作的重点,提早部署,加大扶持,有力推进,目前已完成绿化任务5521公里,折合绿化面积127.86万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13.4%。京昆、连霍、福银、青银和青兰五条高速公路陕西段绿化全部完成,全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两侧林带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千里绿色长廊建设中,各地加强重视美化效果,渭南市在西禹高速公路绿化树种选择及配置上,坚持美化、防护、经济效益相结合;宝鸡市在西宝高速绿化中,营造内侧1行雪松、外侧3行杨树,每隔3公里及7个出入口建30米长、8米宽花灌木景观团块的绿色林带。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对进一步提升陕西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活动,我省配合国家林业局森林城市评选,制定了《陕西省林业厅推荐国家森林城市综合评定(试行)办法》,组织相关专家对延安森林城市创建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和省文化厅、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开展了首届德源杯全国动漫活动大赛,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和省教育厅、团省委,在全省开展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并对申请“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的单位进行检查。组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植树节、爱鸟周、国际湿地日等生态文化节进行全方位跟踪报道,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关注我省生态建设。
扩大规模与巩固成果相结合——
让森林资源丰富安全起来
推动林业科学发展,必须做到量与质的有机统一,不断扩大造林规模、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分质量,巩固建设成果。
我省不断加强林地管理,认真做好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工作,严肃查处违法占地行为,并编制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1年我省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实施期限为10年,力争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1500万亩,森林蓄积增加1亿立方米,森林碳汇增加1.83亿吨,构建起比较稳定的森林生态屏障。在持续干旱、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下,我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了0.03‰,实现了无大火、无重大人员伤亡的目标,我省森林防火在全国综合考核排名跃居第四,得到了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
同时,我省不断加强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检疫,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64‰,低于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推行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政府参与的“双线”责任制管理,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进一步完善了监测防控体系。组织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查处违法采伐、非法狩猎、乱采滥挖和乱占林地等违法犯罪案件,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3606起,维护了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并积极搞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继续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拯救和繁育工作。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探索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省政府确定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后,省林业厅高度重视,主动参与。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局将支持陕西实施移民搬迁作为省部合作共建绿色陕西的重要内容写入备忘录。制定了移民搬迁生态修复规划,出台了优先安排生态修复资金和征占用林地、林木采伐指标等多项优惠政策。并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长江防护林、“三化一片林”等工程建设任务和项目向移民搬迁的县区倾斜,共落实资金6.5亿元。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