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新疆 >> 正文

新疆克州向戈壁荒滩要效益 戈壁滩变“金沙滩”

Eedu.org.cn 作者:黄琰    资讯来源:天山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30

天山网讯(记者黄琰摄影报道)这原本是一片沉寂千年的不毛之地,如今这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石头大棚里黄瓜、葫芦翠绿欲滴,荒坡上枣树、桃树长势喜人,荒滩上红嘴雁、草原鸡成群嬉戏……这是记者3月下旬在乌恰县的玛依喀克看到一番景象,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克州大力发展“戈壁产业”的缩影。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克州最广阔、最丰富的资源是戈壁,农民种地没有土、牧民养畜没有草,为了让克州农牧民能早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改变“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状况,克州开展了一场关于农业经济发展思路的大革命——向戈壁进军,问戈壁要效益。

戈壁荒滩成为蔬菜基地

在玛依喀克的“石头大棚”里,农民阿依·沙克肯看着枝头挂满了红红绿绿的西红柿,乐的合不拢嘴,能在戈壁荒滩上种菜,这是她从未想过的事情。

“用石头盖大棚,是利用当地充分的戈壁石资源,既结实,又节约成本,今年玛依喀克将建1000座‘石头大棚’;将来,这里将形成1万座大棚的规模,把这里打造成戈壁草料基地、国际蔬菜基地、生态定居基地和就业创业基地。”乌恰县县委书记范宝军说。

受无土栽培、少土栽培的启发,克州选择人均耕地最少的乌恰县作为发展戈壁产业突破口,在县城东建设设施农业基地,500多座大棚全都建在戈壁上,大棚里种的蔬菜、花卉、水果。甚至还用戈壁滩来养鱼,两座建在戈壁上的大棚被改造成了“鱼棚”,投放了1.4吨鱼苗。

其他县市因地制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戈壁产业,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阿克陶县阿克陶镇农民买买提明·哈斯木在自己承包的大棚里,一边给黄瓜秧整枝,一边笑着说现在再也不愁这片荒滩长不出蔬菜了,种大棚的收入也很不错,这一个大棚一年能挣8000以上。

无土、少土栽培不受原土条件的限制,完全改变了“万物土中生”的依赖土地生存的传统观念和土壤耕种方式,发展无土、少土栽培设施农业既可充分利用和开发丰富的荒地资源,又解决了发展设施农业占用耕地与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预计2020年,克州建设戈壁温室大棚10万亩,力争实现农牧民户均一亩,克州在戈壁产业的发展层次、规模、力度上呈现出愈发高涨的良好势头。

戈壁荒滩上鸡鸭成群

一望无际的草滩湿地上,远远望去显出点点白色。这白色,是阿克陶镇奥达艾日克村养殖的大白鲨蛋鸭。

阿克陶县有丰富的河床、湿地和滩涂,当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戈壁畜牧业。在阿克陶县阿克陶镇奥达艾日克村特色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在这养殖面积达150亩的草滩上,大白鲨蛋鸭正成群嬉戏,这片养殖基地是2009年5月成立的,以养殖大白鲨蛋鸭为主,大白鲨蛋鸭于今年2月产蛋见效益。

“以前没有利用的自然资源现在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多措并举发展农区畜牧业,扶持发展养殖小区、专业村(户)和合作组织。今年,我们将继续大力发展戈壁畜牧业,使养禽规模力争达到100万羽,我们对发展‘戈壁产业’非常看好,也很有信心。” 阿克陶县县委书记金平钰说。

“多年来,我们一直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家庭经济也不是很富裕,在黑孜苇乡党委、乡政府的对发展‘戈壁产业’的引导下,政府在这块荒滩上,给我们盖起了养鸡场,效果非常好,去年纯收入有10万多元。” 乌洽县黑孜苇乡养殖小区养鸡专业户龚发昌说。

“利用戈壁荒滩发展各类畜禽养殖,周期短、见效快,今年在北来西草场建立了2000余亩的散养帕米尔高原鸡基地,以无催长剂、绿色环保等赢得了市场喜爱,实践证明依托戈壁产业发展特色养殖业是完全正确和切实可行的。”乌恰县北来西特色养殖区主任岳全智介绍到。

近年来,克州牧民在参与特色养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火鸡、红嘴雁、散养土鸡、鸽子等家禽成为牧民养殖主要对象。利用戈壁荒滩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为主,利用河滩湿地、农户庭院、荒漠草场分散养殖为辅,禽类养殖以鸡为主,以鸭、雁、鹅、鸽等家禽为辅,大力发展特色禽类养殖,提升改造传统畜牧业,从单纯的羊、牛、马向鸡、鸭、鹅等禽类延伸,向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发展。在实现牧民逐渐摆脱传统畜牧业和思想束缚过程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据了解,到2020年,克州在稳定现有大畜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各类畜禽养殖,力争出栏突破1500万羽。

“戈壁产业”的发展,让农牧民改变的不仅是养殖方式,思想、生活都得到了改变,他们真正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畜牧业发展的致富新路子。

戈壁荒滩发展特色林果业

3月的阿图什春意盎然,北山坡上绵延数余里的杏花宛如粉白色的大海,阵阵清谈的杏花味的令人陶醉。眼前的这一片美景,是在戈壁荒滩上实现的,曾经的戈壁滩,如今通过改造已成为阿图什市北山坡戈壁特色林果业示范园。目前,北山坡上除了种有杏树、还有枣树、核桃树等。

“阿克地区原本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滩,一年四季狂风肆虐,考虑到该处有较好的土质层、阳光充足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变废为宝,在此处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科学种植,成效较好。” 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乡党委书记李有林说。

58岁的阿布力孜·胡达拜尔干是乌恰县阿克地区膘尔托阔依乡的农民,膘尔托阔依乡翻译成汉语是“狼出没的森林”,回忆起小时候,他说,这里树生长的很茂盛,有兔子、羊、鹿等动物,后来由于人们的砍伐,对生态的破坏,森林变成荒地了,我们生活的条件也很不好。但这几年,乡里的干部带着我们一起种树,发展特色林果业,这里逐渐又变成了森林,我现在有100棵杨树和杏树,还有15棵果树,每年的收入有3万多元,看到这一切改变我很开心。

克州充分利用广袤的戈壁为资源,积极向戈壁荒滩要效益,并利用现代节水技术积极发展戈壁特色林果业。在乌恰的玛依喀克、阿克地区种植秋桃、沙枣、各种时令蔬菜;在阿图什市北山坡建立戈壁特色林果业示范园,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全州发展戈壁特色林果业的新亮点。2009年,克州新增林果业面积6.4万亩,其中核桃2万亩,红枣1.2万亩,葡萄1.3万亩,杏1.2万亩,其他0.7万亩,完成28个乡镇示范基地建设。

如今戈壁荒滩不复存在,原本沉寂的不毛之地开始显露出生机和希望。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克州利用这片广袤的戈壁荒滩,建温室大棚,开展滩涂养禽,栽种特色林果的思路是完成正确的。

“戈壁产业”把这块沉睡千年的戈壁滩变成了“金沙滩”,把这块荒原变成了绿洲良田,“戈壁产业”为克州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找到了突破口,同时也描绘了一幅克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克州简介

克州,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的简称。

该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跨天山山脉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语意为“红水”。境内有克孜勒苏河穿境而过,故在自治州成立时,决定以克孜勒苏作为自治州的名字。

自治州下辖阿图什市和阿克陶、乌恰、阿合奇县,首府设在阿图什市。全州总人口47万余人,其中柯尔克孜族13万余人。自治州境内有柯尔克孜、维吾尔、汉、塔吉克、回、满、塔塔尔、蒙古、哈萨克、锡伯、乌孜别克11等个常住民族。柯族主要分布在乌恰和阿合奇县及阿克陶县和阿图什市牧区。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