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新疆 >> 正文

新疆生地所成干旱区资源和环境领域科研重要力量

Eedu.org.cn 作者:孙亭文    资讯来源:中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26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24日电(记者 孙亭文)自1961年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新疆水土生物资源综合研究所的成立,新疆生地所已经走过50年的历程。新疆生地所建所五十周年庆典24日在乌鲁木齐同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一同举行。

  据介绍,50年来,新疆生地所人秉承“扎根边疆,艰苦奋斗,为各族人民服务”的传统,围绕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重大性、前瞻性的科技问题,开展深入、长期的考察、试验和定位研究,累计开展1500项科研课题,直接支持了新疆的经济发展,帮助各族农牧民科技脱贫致富。据中国科学院统计,仅2002年至2010年,研究所院地合作成果推广产生销售效益达135.87亿元、社会效益高达687.46亿元。

  记者从新疆生地所了解到,该所确定的研究方向是以荒漠环境研究为大背景,以绿洲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为中心,促进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绿洲生态学为主体,发展荒漠环境学和干旱资源学,促进研究所特色建设,在新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做出有显示度的工作。重点研究领域为:绿洲生态与绿洲农业、荒漠化防治与环境演变、干旱区资源开发与区域持续发展。

  新疆生地所所长陈羲称,50年来,生地所获得国际、国家、省部成果奖236项。1995年,在联合国首个《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生地所获得联合国UNEP“全球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控制成功业绩奖”8项表彰中的2项;1995年、2001年、2008年,生地所承担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新疆棉花世界高产、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接连被评获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近20年,生地所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7项,省部特、一、二等奖88项,出版专著176部,发表学术论文456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24篇;申请专利139项,获软件著作权67项;育成包括中国耐盐小麦、西(甜)瓜、棉花新品种8个。

  陈羲说,50年来,生地所的科研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发展。从建所初期的一无所有,到拥有仪器设备1亿元,建成中国第一个资源与环境公益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4个中科院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中科院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1个中美日德合作的国际干旱区研究中心,与区内外合作共建了14个研究单元。

  50年历程,生地所一路走来,逐渐成为一个在干旱区资源和环境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研究所。

  记者还得知,新疆生地所紧密结合中科学“创新2020”战略部署,制定“十二五”规划:围绕干旱区可持续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立足新疆,面向中亚,放眼世界干旱区开展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矿产资源与生物资源、区域发展与区域合作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创立干旱区协调发展理论等。还将在中亚干旱区千万平方公里生态监测与生态系统管理、新疆新增百亿方水资源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新疆百万吨蓖麻油生产基地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取得重大突破。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