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新疆 >> 正文

新疆白鸟湖湿地的远虑与近忧

Eedu.org.cn 作者:程雪红    资讯来源:新疆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16
  新疆网讯(记者程雪红报道)8月12日早晨,乌鲁木齐西郊,白鸟湖笼罩在秋日的暖阳中,湖面波光粼粼,三五成群的水鸟在嬉戏、觅食,伴着“嘎嘎嘎”的叫声在碧绿湖水上划出水痕。

  众多水鸟中,有几只不同,它们的外形和普通鸭子差不多,但颜色不同,白色脑袋,蓝色嘴巴,褐色身子,高翘的尾巴。

  这种鸟,学名白头硬尾鸭,已被列入世界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属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当日,新疆观鸟会对白鸟湖湿地鸟类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发现人与鸟类争夺地盘的现象日益严重,在该区域繁殖的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白头硬尾鸭种群数量在下降。

  新疆观鸟协会呼吁,如不能迅速采取保护措施,白鸟湖这个距离海洋最远城市里的鸟类繁殖地很可能在数年内消失,在首府将再也见不到白头硬尾鸭的身影。

  白头硬尾鸭在新疆的家

  当日,记者与观鸟会成员来到乌鲁木齐市最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位于西郊的白鸟湖湿地。

  白鸟湖水域面积约1.3平方公里,是由天山北坡泉水溢出形成的一个封闭淡水湖。

  签到、集合、志愿者合影,20多名新疆观鸟会成员开始了行程4公里多的环湖调查。

  通过观鸟会成员“漠北”的高倍望远镜,记者有幸看到湖面上一雄一雌两只白头硬尾鸭在嬉戏。

  “这种鸭适于生活在富含碱盐的湿地区域,白鸟湖正好符合其生存条件。”漠北”说。

  2002年,一百多名观鸟爱好者组成的新疆观鸟会,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一个民间团体。据介绍,新疆首位发现白头硬尾鸭的人,正是新疆观鸟会会员、新疆大学退休副教授张耀东,他第一次见到白头硬尾鸭是在九家湾水库。后来,由于人为因素干扰,在九家湾水库再也见不到白头硬尾鸭。 当日中午,记者跟随观鸟会成员“同步数字”、“漠北”来到九家湾水库。

  水库边芦苇长势繁茂,却见不到一只水鸟,而是三三两两地坐着钓鱼人。“以前水库面积很大,南边那部分被填平,全建成小区了。”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同步数字”感叹,“以前野鸭成群出没的画面已一去不复还了。”

  对于白头硬尾鸭在新疆的情况,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说,2007年,新疆白头硬尾鸭在白鸟湖被发现(47只),同时在米泉、福海、艾比湖等十几处被发现。虽然白鸟湖面积不大,芦苇不多,但白头硬尾鸭比较集中,是其在新疆的繁殖地,其他区域只是迁徙路过。

  “就全国来说,2007年在白鸟湖发现的白头硬尾鸭数量是最多的一次。当时,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白头硬尾鸭研究的空白。”马鸣说,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白头硬尾鸭数量不到10000只,新疆有100只左右,是白头硬尾鸭在国内唯一有繁殖记录的地方。白头硬尾鸭在新疆的繁殖地有两个,白鸟湖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在奎屯。

  “可是,由于各种因素干扰,近年来新疆白头硬尾鸭数量直线下降。”马鸣语气中充满遗憾。

  按其迁徙规律,每年10月、11月,白头硬尾鸭会迁徙到非洲和南亚过冬,来年4月、5月再返回新疆的繁殖地。正常情况下,在繁殖期内,雌鸭可产下6至10枚蛋,一年后至少会孵出6只小鸭。可现状是,只有白鸟湖里能看到白头硬尾鸭,而且数量越来越少。

  两处排污口往湖里排污水

  环湖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发现,除了白头硬尾鸭,在白鸟湖湿地活动的还有赤麻鸭、白骨顶、黑水鸡等19种鸟类,大部分水禽均在湖中央或远离人的地方停栖取食,白头硬尾鸭只有14只(4雄,2雌,8雏),均在北岸芦苇丛附近活动,雌幼鸟很隐蔽。当有人走近时,水鸟们会很警惕,迅速向湖心游去。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人类活动的干扰有很大关系。”新疆观鸟会会员张德衡有着10年的观鸟经历,从2002年开始,他就往返于五家渠、九家湾、白鸟湖等周边湿地观鸟。追忆10年前的观鸟经历时,他说:“那时,白鸟湖周围都是农田,是鸟儿们的乐园,很少有人来惊扰它们。”

  新疆观鸟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该会在白鸟湖湖区观察到136种鸟类,其中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国家“三有名录”鸟类114种,新疆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新疆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鸟类2种。

  2010年以来,随着城市迅猛发展,白鸟湖周边区域被规划为工业园区,大片的农田变为厂房及生活用地,白鸟湖周边正迅速城市化。随之而来的采砂、采石活动,大量的人流及可能的污染对湖区鸟类的繁殖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干扰。

  白鸟湖西侧有座山,被称为“白山”,目前,白山成了一个大型采石场,山腰上停着几辆大卡车和挖掘机,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如今,水还在,山被一点点移走。

  不远处的山脚下,住着几十名采石工。采石工胡先生说,他们在这里已住了七八年,他们每天的工作是放炮、炸山、采石,石头被拉去建楼房。

  观鸟会成员向工人们发放了爱鸟宣传资料,劝他们不要去伤害这些珍稀水禽,有的工人转身离去,表情漠然。

  白鸟湖北侧约1公里处,是苏州路西延通往八钢的公路,远远望去,路上车来车往,路两边高楼耸立。我们继续往前走时,一股刺鼻的臭味迎面而来,白鸟湖北侧斜坡上,两处排污口正往白鸟湖里排污水。 新疆观鸟会成员们说,这样排污水有几个月了,一处为沂蒙山街西侧和兴庆湖路交会处的排污管道直接通过隐秘沟渠向白鸟湖排放污水,另一处为某单位排放污水至白鸟湖旁的小白湖,后流进白鸟湖。 白鸟湖东侧两三百米处,有一个大型采砂场,地面已被挖出约300平方米的大坑,坑深二十多米。“漠北”说,因为有这个采砂场,白鸟湖东侧的水源受到影响。

  白鸟湖东侧约1公里半处,已经建起了新楼盘,十多栋高层崛地而起。

  据介绍,随着白头硬尾鸭在白鸟湖被发现,这里捡鸟蛋、张网盗猎等非法活动越来越猖獗。同时,东侧的湖边停着很多车,音响响彻白鸟湖上空,有人在湖边支起帐篷,有人在烧烤,有人干脆下湖游泳。 “漠北”说,为了保护白头硬尾鸭,观鸟会会员们曾经买来鸡蛋,免费送给那些捡鸟蛋的人,每年还要在白鸟湖周围巡护,给附近住户和前来游玩的人发放宣传材料,但收效甚微。

  调查结束后,新疆观鸟会将此次调查结果与往年进行了对比,“目前在白鸟湖湿地栖息、觅食的鸟类种群数量正大幅减少,尤其是白头硬尾鸭。”负责整理调查结果的新疆观鸟会成员阿龙说。 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国映表示,高速发展的经济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这些鸟类数量下降最主要的,就是人类活动对水鸟栖息地的破坏。“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再这样下去,白鸟湖湿地就会变成第二个九家湾水库。”马鸣担忧地说。

  呼吁建立白鸟湖保护小区

  为白头硬尾鸭建立小型自然保护区,是新疆观鸟会成员最迫切的心愿之一。

  8月13日,记者从新疆观鸟会了解到,关于白鸟湖鸟类保护项目“湿地飞羽2012湿地使者”已获WWF(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中国项目部评审,并最终获得最高金额的小额基金项目资助促进白鸟湖自然保护小区的成立。 而在新疆观鸟会开展白鸟湖鸟类调查活动的当日,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即北京市朝阳区达尔问环境研究所)传来消息:8月11日,一封由39家观鸟组织、鸟类网站、动物保护团体及200余名环保志愿者联名签署题为《第N+1次呼唤:为白头硬尾鸭建保护区!的联名信发往乌鲁木齐市、自治区林业厅,呼吁为世界级濒危鸟种白头硬尾鸭设立自然保护小区,为这一濒危物种提供庇护。 马鸣表示,应尽早出一个白鸟湖保护方案,递交给乌鲁木齐市政府和林业部门,尽最大努力在白鸟湖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小区,留住白头硬尾鸭这一濒危物种。

  与此同时,让专家们和新疆观鸟会成员感到欣慰的是,在7月27日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闭幕式上,《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获表决通过,该《条例》不仅对湿地概念界定,还结合新疆气候特点和野生动物迁徙规律,明确每年5月25日为自治区湿地保护宣传日。 深度发现热点解读一样的新闻别样的视角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