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沙漠前沿植绿防风沙 生态经济圈效益凸显
通过发展沙产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九团种植的沙漠滴灌林大芸获丰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效促进了职工增收。 武志刚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13日电(戚亚平 朱光玲)“一五0团万亩环团防风阻沙基干林形成了绵延千里的绿色长廊,并致力于打造瓜果飘香的生态经济圈,对团场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呀。”
说起植树造林的好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模、第八师一五0团二十五连护林员马晓华高兴地如是称。
一五0团始建于1958年,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东西北三面环沙,素有“沙海半岛”之称。
近年来,该团坚持生态为本,注重科学规划和治理荒漠区生态环境。从2006年开始重点启动实施了万亩环团防风阻沙基干林项目建设工程,每年春秋两季投入人力4万余人次,总投资2500万元人民币,在荒漠区和农田结合处全面建成一条宽100米、长100公里、总面积10000亩的大型环团防风阻沙基干林。
该团党委书记、政委王建彬说,现在的一五0团形成了一条风光无限的千里绿色长廊,一条产业多元化的生态经济圈已初现端倪,为团场及职工群众集中带来可持续的生态和经济综合效益。
据悉,该团依托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充分挖掘沙生植物的经济潜力,在团场万亩环团防风阻沙基干林,各启动实施了万亩红枣、沙棘、沙柳、文冠果、肉苁蓉和麻黄草为主的沙生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项目,形成了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林业生产与产业发展联动双赢的新格局。
一五0团林果服务中心主任逯启凤称,团场通过兴建沙生特色林果业基地,依托招商引资企业,协调发展番茄、红枣、胡萝卜、南瓜、打瓜等经济作物种植经营,形成了万吨打瓜浓缩饮料、千吨胡萝卜汁和南瓜粉的生产能力,并积极发展沙生药材产业。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从苗木生产、栽培管理到果品贮存、加工、销售、药用保健品生产、生态旅游观光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使沙生特色林果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同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第八师一四九团自1993年以来,每年都沿沙漠向北推进栽种梭梭等,目前30万亩沙漠梭梭林被纳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保护区,为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为进一步防沙治沙,向沙漠要效益,该团决定从2006年起发展沙产业,种植素有“沙漠人参”美誉的大芸(肉苁蓉),到目前万亩沙漠滴灌林接种大芸基地建设已完成,亩产值可达1500多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效促进了职工增收。
新疆兵团所属南北疆各师和农牧团场大多地处绿洲最外围、沙漠最前沿、水源最末端,14个师的175个农牧团场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以及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所处区域自然禀赋差,灾害种类多,每年各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海口上半年林业总产值24亿 生态经济效益共赢 固始生态经济为百姓谋福祉 福建:生态经济向绿色要效益 生态经济:生态城市建设仍“在路上” 聚焦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崛起 三张“生态牌” 绿色发展路 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经济 八百里洞庭生态经济新图景 专家:海南要承担发展生态经济试验重任 贵州北盘江坚持绿色开发 实现生态经济有机统一 生态立城换来天蓝水清 龙门将高标准建生态经济特色县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