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重庆 >> 正文

加强节能减排 促进科学发展

Eedu.org.cn 作者:王鸿举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13
  重庆市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能耗和污染排放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肩负着三峡库区生态保护的重任。如何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重庆市强化节能减排、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做法值得借鉴。本报特刊发重庆市长王鸿举的文章,以飨读者。
  一个国家和地区能走多远,取决于资源支撑力、环境容纳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纵观世界历史,巴比伦、玛雅、楼兰等古代文明衰亡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共识,那就是:生态环境破坏是致命伤。当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城市文明所带来成果的同时会猛然发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是满目疮痍。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带来全球性、灾难性的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全世界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肃的课题:节能减排已不是一域之事,而是整个人类的共同使命。
  目前,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个百分点,3/4的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90%以上的城市河道严重污染,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太湖蓝藻暴发等重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定为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写进政治报告,国务院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府工作。这些都标志着节能减排已进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大舞台。
  重庆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能耗和污染排放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还肩负着三峡库区这个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生态保护的重任。节能减排,不仅直接影响重庆人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且关乎全国大局。重庆市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需求刚性增加,节能减排空间狭小。按照约束性目标,重庆“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率分别为11.94%和11.2%,节能减排的形势异常严峻,兑现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难度不小。因此,我们必须把节能减排放在推动重庆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决心持之以恒地推进,坚决打赢节能减排攻坚战。
  加强节能减排,走科学发展之路,关键之举在于严把四道关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必须弄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发展干什么?发展为了谁?发展的终极目的无非是让人们的幸福指数更高。如果我们连起码的生存环境都不能保证,何来幸福可言?为此,发展必须把住结构调整关,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由“重”向“轻”转变、产品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实现“增产不增耗、增产不增污”。把住项目准入关,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无论发展任务多繁重、招商引资多紧迫,都要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坚决拒之门外。把住资源综合利用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一批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县。把住执法监督关,敢于唱黑脸、亮红牌,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和铁的纪律,严查各种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
  加强节能减排,走科学发展之路,根本之策在于强化三大支撑,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科技支撑,统筹各方面科技力量,实施节能减排专项科技行动,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使科技成为节能减排的“助推器”。强化政策支撑,加大节能减排经济政策推进力度,完善绿色信贷、绿色财税、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配套政策,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法制支撑,加快完善节能减排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标准体系,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加强节能减排,走科学发展之路,成事之本在于全社会共同行动。把“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作为公民意识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创建节约型机关,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企业是“社会公器”,要担当节能减排实施主体和投入主体的责任,增大投入,革新技术,提升企业环境竞争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全体市民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生态环保,厉行资源节约,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成为普世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习惯。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市长。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