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漠化治理让农民得实惠
本报讯 贵州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将生态建设与农民利益相结合,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为重点,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农民从生态“破坏者”变为“受益者”。
毕节地区朱仲河流域是地处贵州毕节的一片河谷流域,因为过去数百年当地农民过度开垦和樵采,这片有8个村庄1.8万余人生活着的山谷已经严重石漠化,瘠薄的土壤被雨水卷走,田园正在变成裸露的石海。
“开荒开到边、种地种到天”的落后生产方式,使当地农民生活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极度贫困恶性循环。“为了吃饱饭,农民不停开荒,可眼看着白花花的石头从地里长出来。”50岁的羊场村村民吴清廉说,“生态再不治理,农民就真的没有出路了。”
贵州是全国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广、威胁程度最深的省份,石漠化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了有限的生存发展空间,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危及长江和珠江下游生态安全。解决石漠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贵州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
为扭转生态恶化局面,贵州加大对石漠化治理力度,将生态畜牧业和药材、果树、茶叶等种植项目与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为农民兴建“绿色银行”解决长远生计。同时,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并大力推进沼气池、小水电等农村能源建设,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朱仲河流域的农民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开始在石旮旯地里驯化种植中药材和果树,吴清廉说,这些树木不仅使当地的生态开始好转,石山中又见到绿色,还能为农民带来比种植粮食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农村饮水状况开始审计 解决2亿农民饮水安全问题 贵州将集中投入3亿重点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12万套太阳灶:贫困农民参与温室气体减排 农民有新生计 环保才可持续 贵州生态建设以点带面 让31.5万农民喝上水 旱灾,不仅是农民的事 加强水源统一调度 引导农民科学抗旱 一个地震灾区农民的创造 四川加快灾后水利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8万农民年底用上清洁能源 黔西南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