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贵州 >> 正文

贵州:石漠化治理实现生态效益双丰收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1
  我省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三大成效2005年至2011年,石漠化面积减少29万余公顷;石漠化地区乔木型、灌木型植被增加157万公顷,草地面积增加2万多公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1.25倍,点燃了石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希望。

  10月9日,记者在黔西县城关镇民族村的乌骡坝看到,山上是桃园、枇杷园,山下农家四周绿树成荫、花草飘香、石榴正红,好一个“小桥流水布依寨,桃花源里新农村”!村支书说:“我们这个乱石坡能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全靠国家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乌骡坝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石漠化程度很深,以前的森林覆盖率仅13.28%。因不堪忍受恶劣的生存环境,年轻人多举家外出打工。

  2009年3月起,该村以石漠化综合治理为依托,以“五园新村”为载体,在县林业等部门的扶持下,着手石漠化坡耕地治理。栽种的500亩桃树近半开始挂果,盛产后,每年将为村民带来200万元以上的收入。同时还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300亩,坡改梯200亩,还扶持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栽种枇杷、石榴等果树发展庭园经济,取得了生态效益双丰收。目前,乌骡坝森林覆盖率达42.1%,人均收入从2008年的2180元增至5000余元。

  毕节市曾是我省生态最为脆弱的地方,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之中,把石漠化综合治理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恢复植被,积极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突出特色,调整结构,培育兴林富民绿色产业,仅2009年以来,就整合“三江源”生态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共筹集近10亿元新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果林100多万亩,全市特色经果林达到了160万亩。同时,该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石漠化治理。还积极探索出封山育林与人促修复、植被恢复与特色产业、岩溶景观资源开发与生态旅游、水土保持与基本农田建设、石漠化草地建设与生态畜牧业等多种主导型综合治理模式。

  如今,一片片森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乌蒙大地上。与试验区建立之初的1987年相比,森林覆盖率从14.9%增加到41.5%,水土流失面积从1.68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54万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从每年每平方公里5446吨减少到297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2元增长到4210元。这个曾经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怪圈的石山区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省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石漠化面积达3万余平方公里,很多地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借助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等其它工程,围绕增加植被、建设基本口粮田、发展草地畜牧业、农村能源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发展后续产业等六大任务,大力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2008年,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意见》,当年8月,我省召开了“全省石漠化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启动大会”,正式打响我省石漠化综合治理攻坚战。

  我省发展改革委、林业、农业和水利等相关部门围绕生态恢复、农民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大目标,建立了部门密切协作和联动机制,统筹石漠化地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

  各地充分发挥岩溶地区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利用石漠化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开展特色旅游,并结合工程建设,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大力发展特色林果、林药、绿色农业等,全面开展石漠化综合防治,探索出了晴隆种草养羊、贞丰顶坛种植花椒、长顺县种草养畜等经验,促进石山区生态致富双赢。

  据了解,自我省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三大成效2005年至2011年,石漠化面积减少29万余公顷;石漠化地区乔木型、灌木型植被增加157万公顷,草地面积增加2万多公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1.25倍,点燃了石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希望。

  今年初,国发2号文件将做好石漠化综合治理明确为贵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规划。目前,我省正按照“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者紧密结合,三位一体”的思路,投资253亿元在78个石漠化治理县(市)重点实施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草地建设和草食禽畜牧业发展、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及异地扶贫搬迁和劳务输出等5大工程,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