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柏木河水源污染案告破
关注
4月2日,邻市的一家企业采用槽车运输方式跨境偷排重达4吨的废旧塑料、重油混合物,污染了成都市的饮用水水源。得知情况后,成都市环保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障饮水安全,3名疑犯也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被拘,目前当地政府部门正组织力量进行清污作业,并及时恢复了供水,部分地区所受影响不大。
记者调查发现,自2002年12月以来,成都市曾多次发生类似的饮用水水源污染险情。对此,成都市一位人大代表表示,亡羊补牢未尝不可,但更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把事后查处提升至事前预防。
图为饮用水水源污染现场,河岸右侧黑色污迹为倾倒时遗留痕迹。
当地政府正组织力量进行清污作业。 中国环境报记者 辜迅 摄
中国环境报记者 辜迅
因擅自倾倒垃圾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致使当地城区大范围停水,四川省成都市3名男子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4月5日,四川省成都市政府新闻办通过当地媒体向社会公布了“4·2”柏木河污染案件侦破情况。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审查中,有关部门正全力追查倾倒物的来源。
■案件追踪
水六厂取水口水体出现异味
4月2日中午12时30分,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以下简称“水六厂”)工作人员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向市环保部门反映,水六厂位于徐堰河的取水口水质出现异常,水体中散发出较为浓烈的、疑似苯系物类有机物气味,可能是取水口上游河段遭到严重污染所致。据称,鉴于情况紧急,水六厂现已停止取水、制水作业。
根据情况反映,成都市环境监察支队当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要求水六厂所在地的郫县环境监察大队顺藤摸瓜、迅速展开排查并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同时市环境监察支队派员赶赴现场协助追查污染源。
当晚,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杨雪鸿带领省环境监测站、省环境监察总队负责人抵达污染现场,对污染源摸排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监测结果显示,取水口水质安全
污染事件发生后,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立即通知水源地上游相关环境监测站参与应急监测,实现监测工作区域联动。
4月2日14时55分,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人员赶至现场,在对污染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后,立即制定出采样频率为一小时的应急监测方案,并明确了市、县3个环境监测站的职责和分工。
当日下午14时~16时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水六厂取水口常规项目监测结果均达到国家标准;同批次水样挥发性有机物(VOC)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尽管均有检出,但仍在国家控制标准内,并呈现下降趋势。此外,为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将采集的水样送至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进行同步检测分析。
截至4月2日晚上22时10分,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分析的生物毒性项目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生物毒性项目分析结果均表明,成都市自来水六厂进水口水质正常。
警方出动,肇事者被刑事拘留
经公安机关立案侦察查明:“4月2日都江堰市崇义镇境内柏木河水源污染,系牌号为川U-23880的江淮牌货车违法倾倒垃圾所致”。
据成都市政府新闻办有关人士介绍,倾倒垃圾为废旧塑料、有机玻璃熔炼残留物,总重约4吨。经检验比对,从涉案车辆提取的残留物与事发地现场提取的样品特征一致,所有理化指标均完全吻合。
记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刘德成、刘桃、李波均系都江堰市天马镇人,3人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记者到达现场时,柏木河已经完全截流,裸露的河底黏附着大片的黑色油状物,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有机物气味,当地政府部门正组织力量铲除回收,清污工作进行得十分艰难。
其后,成都市环境监察支队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目前掌握的线索,污染源来自邻市的一家企业,采用槽车运输方式进行跨境偷排。违法倾倒的垃圾系重油混合物,因此沉积在河床上难以发现,隐蔽性较强。
■事件回放
中心城区水压下降,部分地区停水
据了解,成都市自来水六厂(A厂、B厂)地处郫县三道堰镇,日供水能力约120万吨,承担着成都市中心城区80%的供水任务,涉及人口逾600万人。
4月2日下午18时许,成都市部分市民及《华西都市报》、成都传媒集团、《四川日报》等媒体同行,陆续向记者询问事发经过和应急处置情况,并告知中心城区青羊、金牛、锦江、武侯等区域,由西向东相继出现自来水管网水压下降甚至停水现象,消防部门正组织车辆为一些住宅小区紧急送水。
当日19时左右,郫县环保局副局长马之正告诉记者,位于上游都江堰市境内的污染源已经找到并成功截流,正组织力量对污染河段进行清理疏淘。
当日20时30分,成都市水务局发布通告称:“因都江堰市崇义镇出现垃圾倾倒,造成柏木河轻微污染,为确保供水安全,市自来水公司已采取了应急措施。在此期间,会造成主城区部分地段水压下降。”通告强调,管网水质是安全的,并预计当晚23时前恢复正常。
两个小时后,成都市中心城区自来水管网恢复供水,水压正常。
随后,记者走访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师生得知,在此期间望江校区所受的影响不大,自来水仅压力下降明显,实际并未停水断流。但是,部分师生告诉记者,水压恢复常态后,一开始水中有股较浓的“油漆味”,直至次日午后方完全消失。
■记者调查
防患于未然,城市供水安全亟待加强
成都市现有自来水厂取水均源自岷江上游,目前尚无第二水源,因此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通常也只能采取停产的方式进行应对。
从记者了解情况看,自2002年12月以来,成都市曾多次发生类似饮用水水源污染险情,对市自来水五厂、六厂等主供水厂的水质形成一定威胁,中心城区部分用户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称,此次饮用水污染河段为水六厂水源徐堰河支流柏木河。事件发生后,由于成都市相关部门果断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置,污染持续时间较短,所幸未造成严重后果。
采访中,长期关注环境保护的成都市人大代表李之权对成都市主要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可能存在的污染隐患甚为担忧。他认为,成都市人大一直强调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这样一个高压态势下,仍然有人置法律而不顾,胆大妄为破坏环境,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李之权表示,亡羊补牢未尝不可,但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疲于应付,污染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针对当前实际,政府部门必须以预防为主,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把事后查处提升至事前预防。
责任编辑:xiexiaoling
>> 相关资讯:盐城市区恢复自来水供应 水源污染影响鱼类发育,人类能幸免?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