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四川 >> 正文

灾后重建的都江堰样板

Eedu.org.cn 作者:苟邦平    资讯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18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苟邦平

  城乡住房建设全面完成、旅游超过震前水平、工业发展跃上新台阶……近三年的灾后重建,都江堰市创造了了一项项被众人认为“几乎不可能”的奇迹。

  都江堰人克服重重困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灾后重建取得全面胜利,也更为城市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都江堰市域经济便全面超过灾前水平,一举跻身四川省 “县域经济先进县”行列。2010年市域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43.5亿元、203.3亿元、60.9亿元。整个“十一五”期间,都江堰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跃升至成都市第三圈层第一位。2011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2%、52.8%、17.6%。

  城乡住房建设全面完成

  如果不是因为联建,大观镇茶坪村四组受灾村民王全也许永远也想不明白,天下哪有不出一分钱就能住上“别墅”的好事?

  地震后,面对重建住房所需要的资金,王全一家愁上眉梢。在了解了相关政策后,王全和一企业负责人张先生达成永久性农房联建协议:王全拿出经过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223平方米宅基地,张先生出资50万元,共同修建,然后再按相关政策到都江堰房管部门办理权属分割,王全拥有238平方米的产权,张先生拥有170平方米产权。

  正是这一系列创新探索和率先尝试,为都江堰筹集社会资金、推进农房重建进度赢得了时间和先机。都江堰充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综合成果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加速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房屋等要素流转,破解了灾后重建资金瓶颈,有效避免了修新不如旧、简单重建等问题,创造了灾后重建“两年跨越二十年”的奇迹。

  数据显示,到今年2月,都江堰城乡住房建设估算总投资178亿元。恢复重建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78.69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100%。

  交通提前驶上发展快车道

  2010年5月12日,作为地震灾区重建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备受关注的成灌快铁正式通车,都江堰正式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

  近三年来,都江堰抓住灾后恢复重建这一契机,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累积投入交通建设资金约135.53亿元,其中改扩建道路555.93公里、新建道路747.42公里,全市通车总里程达2054.67公里,地震后改扩新建道路里程相当于地震前历年建设里程总和。

  从“5.12”地震至今,都江堰共新建沙西线、聚青线、彭青线等道路,形成了以成灌快铁、成灌—都汶高速公路为轴线,以“五纵五横一轨一带”为主骨架,其它各条为脉络的道路路网新体系。实现了多通道对接成都市主城区,多通道连接毗邻区、市、县,多通道出入市域各大景区,市域城、乡、村际之间通过多条道路无缝融合。市域道路通达深度全面探底延伸至村、组、集中聚居区。

  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比震前净增30家

  5.12地震造成都江堰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受灾停产,1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受损,直接财产损失27.4亿元。在建和技改工业项目受损76个,涉及投资48.7亿元,直接财产损失7.6亿元。

  “2010年,我们在奋力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的同时,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高端取向,深入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工业经济和投资促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同比增长19.1%(下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39亿元,增长22.2%;利税总额13.6亿元,增长28.5%;完成工业投资38.4亿元,增长8.9%;技改投资35.1亿元,增长25.1%;同时,全年共引进工业项目39个,协议投资总额4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43个,新建成投产项目42个。

  截至2010年底,都江堰园区培育规上企业75家,比震前净增30家;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6.73亿元,比地震前增长107%;主营业务收入50.94亿元,比地震前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比地震前增长127%;实现税收4.47亿元;都江堰工业集中度达62.4%,比地震前增长9.6个百分点。

  高端定位农业迈上新台阶

  抓住上海市对口援建的机遇,都江堰市与上海市对口援建指挥部共同确定建设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项目。根据国家灾后重建工作要求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建设粮经并举、种养结合、一三产业互动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努力将项目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展示基地、川沪两地合作基地、农民持续增收基地。以此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高附加值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长期受益。

  沿彭青线、沙西线等骨干路网,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共13个子项目分布在交通便利的路网两侧。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生态院落建设工程、粮经产业化工程、循环农业工程、市场物流及信息化工程等五大工程,一举将全市近60%耕地囊括入内,覆盖农业人口19万余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4%。

  通过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建设,都江堰市得以整合区域内人才、技术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加速器。以农民服务中心和16个农民服务站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从源头提升都江堰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发展,震后的都江堰市正大踏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