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四川 >> 正文

着力增加生态绿化总量 培育森林文化产业

Eedu.org.cn 作者:李凌翌    资讯来源:成都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

  访谈人物

  艾毓辉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局长

  围绕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的宏伟目标,市林业和园林局将切实履行好生态文明建设使命,着力增加生态绿化总量,培育森林文化产业,到2015年,使我市城乡生态绿化总体水平达到“全国一流,西部第一”,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建成布局均衡、生态和景观功能较为完备的城乡生态绿地系统,让中心城区楔型绿地、郊区田园风光以及广袤的森林有机连接成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本底。

  把成都元素注入景观打造中

  成都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更享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如何提升生态文化品位,成为了市林业和园林局下一步重拳出击的方向。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艾毓辉告诉记者,我们将充分挖掘我市生态资源的特色和亮点,在注重借鉴先进城市绿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川派园林艺术手法,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风貌,将成都独有的文化元素进行协调搭配。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大力推广乡土特色珍稀树种,加强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绿化档次和品位。加大名木古树保护力度,加强川西林盘保护,彰显川西历史文化内涵。

  另外,市林业和园林局将通过对公园的景观改造提升,深化城市公园地域文化特色。将都江堰野放中心打造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猫谷”,做大做强“成都大熊猫之乡”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2012年县城新增绿地200公顷

  给城市注入更多绿意,下一步,市林业和园林局还将增加城市绿化总量。艾毓辉告诉记者,我们将在水网、路网区域范围内大力实施义务植树和成片造林,形成防护林、涵养林和生态林有机连接的生态林网。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园林和绿化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城镇绿化提升工程,2012年,我市县城建成区新增绿地200公顷。

  与此同时,着眼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生态安全,继续抓好龙门山脉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完成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栽植任务,构筑“两山环抱”绿色生态屏障。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继续开展三环路、外环路、城区铁路环线以及主要通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绿量体现壮观。全面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美化生态景观。努力抓好绿化细胞工程建设。

  打造“成都独有”绿化景观风貌

  让城市绿化不仅美,还要美得精致。艾毓辉说,市林业和园林局将增加种植大规格乡土乔木,引进种植色彩植物,加大靓化、彩化建设力度。通过“花果飘香”等特色工程的实施,体现“一街一树一景”,打造四季景色变幻、绚丽多彩的景观大道,形成成都城市独有的绿化景观风貌。据了解,今年市林业和园林局将提升改造10条街道(游园)的绿化景观,实施拆墙透绿工程10公里、屋顶绿化4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对三环路、外环路主要立交桥绿化进行提升改造,增加种植大规格乔木,营造立交森林景观。同时,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城市主要节点和主要干道位置营造出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的绚丽景象。

  把山区野花、竹子品种、藤本植物引入城市……艾毓辉告诉记者,市林业和园林局将围绕“加绿、添色、增美”,全力打造中心城区公共绿化,最大程度地提高绿量,形成精致高雅的园林艺术景观,使城市整体绿化水平有明显提升。

  打造“四季有笋”笋用竹发展格局

  利用成都森林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市林业和园林局还将着力培育产业,提升森林文化发展空间。艾毓辉告诉记者,市林业和园林局通过发挥森林独有的文化元素,抓好珍稀珍贵用材林等基地建设,促进森林文化旅游、森林山珍美食等森林文化产业发展。据悉,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20万亩以香樟、楠木、银杏等12种乡土树种为主的珍稀珍贵植物基地,

  同时,在竹产业上下工夫,我市将规划推广建设笋用竹基地20万亩,弘扬食竹文化,形成春有楠(麻)竹笋、夏有苦(方)竹笋、秋有牛尾竹笋、冬有雷竹笋“四季有笋”的笋用竹发展良好格局。

  除此之外,我市还将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基地及野放中心、村镇绿化为载体,依托野生动物资源和自然优美的森林生态景观,着力打造大熊猫、森林、湿地、乡村四大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本报记者 李凌翌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