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展现代农业 打响绿色生态品牌
新华网昆明3月3日电(詹晶晶)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坚持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云南绿色生态品牌得以进一步彰显。
云南狠抓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明确主导产业,分类施策重点打造,重点针对蔬菜、水果、茶叶、咖啡、甘蔗、油料、马铃薯、橡胶、蚕桑、花卉等12个重点产业,加快推动其转型升级,并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实施了十大科技增粮措施,打造出了一批示范点、示范片、示范县和知名大品牌。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庄园、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5大新型主体,着力构建高原特色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同时,连续开展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取得了一批科技攻关成果。
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云南农业部门就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作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业生产率、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在全省大规模组织实施,初步建立了粮食作物科学施肥指标体系。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云南全省测土配方累计技术推广1.89亿亩次,减少化肥施用量40.4万吨,农民节本增效 132.2亿元。
云南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国林在2016年云南省“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曾表示,云南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科学施肥、精准施肥,确保施用化肥零增长,推进科学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确保农药用量零增长。同时,要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扎实推进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建设,做好以古茶树、土著鱼、特有畜禽品种等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
为了大力推进植保综合防治,云南农业部门还在全省开展重大病虫草鼠害预警监测、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2014年在洱海流域完成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3.2万亩,带动防控面积13万亩;在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流域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每亩年平均减少农药施用10.8次。
近年来,云南全力打造“云”系、滇牌系列高原特色农产品,目前云南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木本油料基地、蔬菜和食用菌出口基地,以及国际知名的优质茶叶生产加工贸易中心、花卉生产交易服务中心和优质咖啡原料出口基地。
为了形成从“田头”到“餐桌”安全、生态、绿色的农产品,云南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定。2014年,云南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突破5000万亩,“三品”认证2137个,“三品一标”已发展成为安全、优质、生态、高效、创汇的公共农产品品牌。目前,云南省共建设农业生态发展试验示范基地51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0万个,培训县乡农技人员4万人次,建设农业生态发展科技示范村100个,发布全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300多个。
李国林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云南农业将以市场为导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抓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万亿大农业、千亿大产业、百亿大企业”,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