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广东城市垃圾简单填埋垃圾 日益恶化乡村环境

Eedu.org.cn 作者:黄学佳 黄廷首    资讯来源:南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8
  编者按 不管是在东西两翼,还是在珠三角地区,真正做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屈指可数。据省建设厅统计,全省垃圾处理场仅三成达标,多数垃圾场采用简单填埋方式处理,其危害主要集中在“毒气”、“毒水”两方面:填埋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未经净化即直接排放;防渗系统有缺陷,造成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目前有15个城市建设了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其中,珠三角城市比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由于资金雄厚,垃圾处理技术先进。而汕尾、茂名等6个尚未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的地级市均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由于垃圾场污染,住在山区水源地的农民开始抱怨,身边赖以生活的河水,已中看不中用;而在珠三角地区,一些用污水浇灌的新鲜蔬菜,被检测出重金属严重超标。尽管无法成为供港澳蔬菜,但仍被捧为“抢手货”,端到周边城市各大菜馆及居民的餐桌上,人体正日益成为这些有害金属的栖息地。久而久之,一些医学上无法解释的疑难病症陆续出现……

  12月3日,凌晨两点半,茂名市区健康路。随着夜宵档口的陆续收摊,一天的喧嚣逐渐尘埃落定,寒冬深夜,马路上一片死寂。

  健康路在茂名人心目中,是“肮脏”两字的现实写照。路面扬起的灰尘,早已将两旁茂密的大树裹得严实,路两旁的垃圾,饭盒、卫生纸、一次性筷子、塑料袋……越堆越多,蚕食着马路的身躯。

  多少次周边群众提出抗议,或电话投诉,或政府网站留言,但收效甚微。健康路很难让人联想到“健康”两字。与健康路一样,不少卫生死角让市民备感头痛。

  这边,是城市居民抱怨城市环境的脏乱,殊不知,在那边,承接垃圾处理的农村,早已咽不下城市日渐增加的生活生产垃圾。

  环保工程成污染源头

  12月3日清晨,茂名的环卫工人用扫把将路面大块的垃圾收集装车,再经由中转站用货车拉走。它们,将被带到一个地方:金塘垃圾填埋场。

  金塘垃圾场,位于茂南区金塘镇,承接整个茂名市区的居民生活垃圾。据环保部门统计,全市每天产生约500吨生活垃圾,而1990年投入使用的金塘垃圾场,日设计处理垃圾能力仅为100吨。

  1990年的茂名市区人口还不到10万人。而目前,市区人口已超过50万,垃圾场超过了15年的使用期限,处理能力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每天还有300多吨垃圾不能进入垃圾池内进行发酵处理,只能露天堆积。

  1990年至今,金塘垃圾场没有停过一天,露天堆积规模日渐扩大。18年过去了,垃圾场一带可以列入“无人区”。除了附近几间烧轮胎油、压制灰桶、废皮处理的山寨厂以外,已无人居住。

  一条灰黑的小河从垃圾场边上流过,它属于小东江支流,其水质被省环保局列为劣Ⅴ类。有些地方官员向笔者透露,垃圾场对周边的群众影响不大。实际上,用村民的话说,“这里方圆几里早已容不下人了,没有人,当然看不出有什么影响”。

  有专家呼吁,城市垃圾在农村简单填埋、堆积,若不及早进行无害处理,其代价就是牺牲更多的土地,直接压缩农民生产生活的空间。

  本报年初关注的遂溪罗过岭村就是一个例子:因原有垃圾填埋场使用到期,遂溪县政府以修路及10多万元的补偿,与罗过岭村签订《堆放生活垃圾的协议书》,结果每天150吨垃圾倒进村子以后,不到两个月,村民便后悔了,臭味飘来,每天都难以入睡,养殖场的鸡也开始成批死亡……堆积如山的垃圾,数十天就能“展示”它的威力,村民纷纷要求终止合同。

  与之相比,粤东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的农民则更加无奈,他们在“垃圾山”下生存斗争了10多年。垃圾处理场简单填埋,导致污水从底层渗出,顺着排洪道流入农田灌渠,危害农田的同时也影响了村民饮水安全。此外,垃圾堆积散发的恶臭,“钻进鼻孔,比屎还臭”。近两三年来,不少村民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染上莫名的皮肤顽疾。

  村民陈美尧感叹,垃圾场原本是环保工程,不经过污水处理,反成了污染的源头!

  简单填埋不分地方贫富

  “用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不是最科学的处理方式,一个垃圾场使用一段时间,填满后又要开辟新的垃圾填埋场,长此下去,垃圾填埋场不断增多。”江门市人大代表梁兰茵曾在她的提案中直揭填埋的缺点。近几年来,根据群众对会城垃圾场强烈抗议,她曾与59名代表联名呼吁改进垃圾处理技术,选择较为先进的焚烧处理方式。

  但是,江门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的答复是:江门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的条件还不成熟,卫生填埋工艺造价低,易操作,而焚烧处理成本高,江门财力有限,填埋应作为城市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

  同样,五华县作为山区穷县,对于垃圾填埋场的污水处理,当时有厌氧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等,这些处理技术效果较好,但都存在投资高、操作管理困难的缺点。为了降低成本,县环保技术服务公司最后选择了“水解池——稳定塘”污水处理工艺。但该工艺在应用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占地面积大,二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塘内淤积严重。果然,运行不久,稳定塘淤积严重,污水处理系统只好闲置。

  选择简单填埋,并不是穷地方的“专利”。今年4月,东莞市环保局局负责人向公众透露,全市三座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2800吨。但日产生活垃圾1.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仅占23%,大量生活垃圾通过简单填埋、甚至随意堆积等方式处理。目前东莞全市187个垃圾填埋场全部未经卫生处理。填埋场渗漏液的COD(化学需氧量)严重超标,对地下水系构成严重威胁。

  今年11月,东莞环卫整治办通报结果:部分垃圾处理场还没有得到有效管制,有些承包者为了个人利益,乱收集和填埋生活垃圾,部分已封的填埋场也被私自启用填埋。

  目睹现场:垃圾场如猛兽

  东莞常平镇桥沥社区北门村的村民,为了垃圾填埋场的事情没有少费精力。斗争多年无人处理,百般无奈,已对此事失去了信心:“这个垃圾填埋场,永远是个烂摊子。”

  12月10日,北门村老利说:“以前,全镇的垃圾都往这里堆,现在听说有了火力发电站,镇里的垃圾都不往这里倒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运到垃圾填埋场的车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路边店面的村民说,每天开门就要面对来来往往数不清的垃圾车,人的心情很不好,更何况,有些垃圾车一点都不规范,垃圾随着车子行驶,不断地往道路挥洒。尤其是遇到大风天气,纸屑类的垃圾更是不断地从车上飞落。

  说着,一辆堆得满满垃圾的货车从我们视线中飞奔过去,车上的垃圾,沿着车的轨迹,不断飘落。而且,伴随着垃圾车靠近,不断传来一阵阵难闻的臭味。村民对这样的现象,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他们捂住鼻子继续说,像这些不规范的垃圾车,不仅污染了街道,还给空气清新的农村带来了极不舒服的臭气,所以每当有这种车子经过的时候,道路两旁的路人都唯恐避之不及。

  在垃圾填埋场附近,有一个湖南人建了一个垃圾中转站。所有运到垃圾填埋场的垃圾,都要先运往他那里,进行第一次过滤。数名处理垃圾的工人用手淘选垃圾,把能卖钱的垃圾收集起来,剩下的再次由垃圾车运往填埋场。

  村民老徐说,这个所谓的垃圾中转站,由于离村里更近,发出的臭味,更让人们受不了。才一年多的时间,就被村民们投诉多次。“但每次只是罚款而已,情况丝毫不见改观。”

  尽管村民们怨声一片,但是当说到要到垃圾填埋场的现场去看一看时,村民们却面面相觑,纷纷指路,却没有人愿意带路,“就怕你去了以后身体会不舒服。”

  一个连当地“的士”司机都不愿前往的地方,说是“龙潭虎穴”也不为过,难怪村民们听到要去垃圾场后神色怪异,似乎遇到猛兽。

  垃圾填埋场虽然在离村民生活区一个多公里远的山脚下,但离开村民生活区两三百米,就能闻到阵阵恶臭。村民说,现在天气不热,要是六月天的时候,不要说靠近了,远远都难以忍受。

  往垃圾填埋场一路上随处可见的垃圾,多半是从垃圾车上掉落的,而且不像在镇区,每天有环卫工人打扫,所以路边越积越多。

  顺着村民的指引,步行20多分,很快,传说中的垃圾填埋场露出了狰狞的面孔——熏天的臭气,似乎要吞噬人的呼吸。它比一个标准足球场还要大,俨然一座大山般高高矗立,薄薄覆盖着一层泥土,用脚轻轻一踢,就会露出泥土下面的垃圾,难怪掩不住一阵又一阵令人恶心的臭味!从垃圾堆积的增长速度看来,不出几年,这座垃圾山恐怕就超过对面的山头,成为北门“第一峰”了。

  据老利透露,有泥土覆盖住就已经很不错了,“最近应付检查才这样”。在平常,垃圾不经任何处理就堆积在那里,偶尔还会在深夜焚烧垃圾,第二天醒来若发现身体不适,都知道昨晚肯定又烧垃圾了。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