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广东有条件率先突破
以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破产作为参照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超过一年时间了。虽然当前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要真正走出危机却还任重道远。在本次世博论坛(广东)上,关于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借助新的动力能源革命,使全球经济再次爆发活力,成了与会官员、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
第三次能源危机或提前到来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许多次经济危机的终结,都是借由新技术革命、新兴产业取代落后产业而终结的。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为例,美国最终通过信息技术革命使其经济再次爆发活力。而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全球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提高。因此,面临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低碳经济被普遍视为带动新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从而使经济摆脱危机的“救星”。
不过,为何偏偏是“低碳”?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表示,近20年来,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不仅破坏生产,而且还威胁着地球脆弱的生态系统,已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因此,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
与此同时,由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今后几十年,能源短缺问题将成为全世界的头等大事,国际能源署(IEA)甚至断言,第三次能源危机将提前到来。中国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居高不下,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但目前石油过分依赖进口,国内有限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也在快速消耗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化解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美国,奥巴马甫一当选就明确提出开展一场新动力能源革命。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也在论坛上介绍,美国和部分发达国家已进行了实质性的政策调整,走上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低碳”将重塑世界经济版图
应当看到,低碳经济具备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带领美国经济走出危机的信息产业一样的能力。通过新的动力能源技术革命,发展出一批新兴产业,而使经济摆脱危机,进入新一轮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产业发展周期。
陈宗兴发言称,低碳化可以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各个环节,有着相当长的产业链,足以形成一股新的经济力量,影响世界的发展格局。气候组织中国政策与研究项目总监喻捷介绍,东西德统一之后,因东德经济较落后,工作机会短缺,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将发展新能源产生的工作机会引向东德,从而解决了大问题。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
专家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具备发展新动力能源产业的财力和技术基础。如果我们抓住了机遇,采取“壮士断臂”的举措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前沿产业,那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而言,就是一个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机遇。
演讲台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
中国10%发展已经“低碳”
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已有事务所进行了调研。我们要开始关注能源效率,所有商业机构、组织都要尽量达到成本集约,在规模生产中间减少能源消耗的成本。中国现在85%的二氧化碳和气体来自化石燃料的排放。如果中国继续高污染、高排放,持续发展就很难实现。
目前,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有10%发展都是在低碳的方向进行的。未来中国对新能源发展投资很多,效果将慢慢显现。人们可采用不同方式达到减排目标,包括强制机制、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自愿减排市场。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
发展低碳应重点考虑建筑节能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都与能源有密切关系,包括能源结构挑战、需求挑战、供给挑战、政策挑战等。
在节能技术中,尤其要提到节能建筑技术。目前,我国的节能建筑仅占所有建筑中的3%,国家的目标是2010年要实现1/3是节能建筑。而全球资源中,建筑也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因此节能建筑应该重点考虑。
第二方面,在交通方面,如果按照美国、日本的水平去发展,能源消耗是巨大的。另外,工业的蓄能和能量输送技术,是今后应该着重发展的技术,此外还有太阳能发电技术。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低碳经济不是绝对低碳
发达国家在历史排放方面,它负有主要责任,因此有义务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最大体现在技术科研、应用方面。技术转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筹措资金方面,应该建立稳定合理预期的制度,如果将发达国家GDP的0.5%到1%贡献出来,将起到巨大作用。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少的排放。现在,中国已经开始考虑这方面的行动。
目前低碳经济还大多停留在概念上,没有清晰界定但有一个标准便是相对低碳,不是绝对低碳。因此我们在项目发展上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巴西搞水电,广东能搞吗?还有,广东跟山西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
气候组织中国政策与研究项目总监喻捷
建筑节能可引入第三方认证
低碳经济的投资通常需要五六年收回成本,对商业机构来说这个周期就显得太长,因此应该考虑能否通过政府的支持来缩短回报期。扶持一些新产业时,不能过快过猛,要有一定的协调,对于特定行业也应该特定研究。
另外,政府的决策要注意公开性和透明性,避免被部分企业牵着鼻子走,这对政府提了非常高的要求。如在建筑节能方面,能否考虑引入第三方认证,来认定建筑是否节能。通过角色的再分工,达到利益的制衡。
一致人和国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杨智良
中国应建统一环境交易所
碳排放贸易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有了法律依据,目前已经非常成熟。2005年至2009年8月,中国在联合国注册的项目有500多个,占全球总数量的三成以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国内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环境交易所。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所,但规模都不大。因此在国际碳排放贸易中,中国没有定价权。只有成立了统一的交易所,中国才能够掌握话语权。(专题撰文:记者卢轶黄应来)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广东拟建碳排放交易市场 率先突围发展低碳经济 广东的“低碳经济路线图” 美专家:中国已在低碳经济探索上取得极大进步 低碳经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全方位培育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助推四川加快发展 2009中美低碳经济会议9月23日日程 发展低碳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 低碳经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如何走近百姓生活? 低碳经济制约重重 专家建议风险补偿 低碳经济:迷茫的当下和不得不行的未来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