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可在“绿色碳汇”“蓝色碳汇”两方面发力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一名词背后凸显经济发展与地区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
16日上午,出席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黄秋生代表呼吁,将碳汇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以此抵减碳排放考核指标,增加地区发展容量。惠州代表团代表纷纷表示,重化工产业在我市异军突起,碳汇建设对我市实施“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战略尤其重要。
何为碳汇建设?碳汇交易又如何进行?记者采访了出席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部分省人大代表。
关键词 节能压力
广东“十二五”碳强度要降19.5%
“碳汇是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够有效抵减碳排放。”黄秋生说,“碳汇建设”则需要做好“加”与“减”两道题。“减”就是减排,通过采取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加”就是增加“碳汇”,通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强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力度,还可以通过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环境容量。
事实上,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碳汇”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早在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中,“碳汇”这一说法就被提出。
记者从媒体上了解到,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对“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作了地区分解。其中,广东“十二五”碳强度要下降19.5%,为全国各省(区、市)中最高。
据初步预测,去年我省单位GDP能耗下降在3.5%左右,有望超额完成3.4%的年度目标。但有关部门表示,在节能指标比较先进的基础上,我省节能空间已非常有限。后续4年的节能任务只会更重、压力将会更大。
对此,黄秋生认为,在节能减排内部潜能被充分挖掘后,也就是在做好“减”这道题的情况下,碳汇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市经信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83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24%。据预测,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可达3.6%,可以完成省下达的单位GDP能耗降低3.43%的指标。
尽管如此,我市现实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十二五”期间,省下达我市的节能指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7%、年均下降3.66%。同时,高能耗项目将拉升全市能源消费。此外,现有企业的节能空间非常有限。全市落后小水泥、小钢铁、小火电产能在“十一五”时期已淘汰完成,现有工业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已缩减能耗,继续下降的空间非常有限,难度很大。
关键词 森林碳汇
林木每长1立方米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吨
多年从事环保事业的黄秋生显然对碳汇建设下了不少功夫。
黄秋生说:“现在惠州市一年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共2.8万吨,仅大亚湾就占2.4万多吨,其他县(区)剩下4000吨。2.4万吨指标在‘十一五’用得差不多了,现在还要上新项目,怎么办?增加一两千吨也解决不了大问题,关键要节能减排,扩大环境容量,才能发展工业项目。”
显然,节能减排效果决定我市今后的发展空间。
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据初步核算,全市“十一五”累计减排COD1.51万吨以上,二氧化硫排放增量控制在2.31万吨以内。
但节能减排压力依然存在。“碳汇建设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以此抵减节能减排指标。”黄秋生支招,惠州可在“绿色碳汇”和“蓝色碳汇”两个方面发力。
“绿色碳汇”即森林碳汇。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储存,在一定时期内能起到减少温室气体累积的作用,具有减缓气候变化进程的潜力。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
由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增加农民就业与收入、消除贫困,森林碳汇功能日益受到重视。
许志晖代表认为,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建设防护林体系,可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选种选育等,能够增强森林自身和人类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碳汇林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碳汇林场,其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进程为主要目的。
“加强碳汇能力建设,关键要调动各方积极性,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许志晖建议由发改部门牵头,积极探索创新碳排放机制。比如,龙门县国有林场、集体林场不多,大部分是老百姓的林地,有的已经被纳入生态公益林范畴,但因为补贴不高,影响老百姓的植树积极性。通过必要的经济补偿,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关键词 蓝色碳汇
发展海洋生态经济完善海洋生态保护区
在黄秋生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记者看到这样的描述: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吨,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
海洋中,贝类生物的外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的生长需要消耗很多二氧化碳,是很好的碳汇生物。此外,海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所以,发展“碳汇渔业”,就是通过养殖海洋贝类和海洋植物的办法,以提高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蓝色碳汇’需要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继续完善海洋生态保护区。”黄秋生说。
一份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市加大红树林保护,近10年投入712万元,种植红树林7120亩,实际存活3140亩。目前,全市共有红树林4640亩,其中,大亚湾422亩。惠州红树林是粤东地区林相最好、树种最丰富、成片面积最完整的红树林。
“接下来我们要大力发展人工鱼礁,在滩涂大量种植红树林,增强海洋碳汇能力。”黄秋生建议。
关键词 碳汇交易
企业出资购买碳排放,资金用于建设生态公益林
碳汇也可以像股票一样买卖?答案是肯定的。
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
由此及彼,地区之间也可以实施这一做法。实际上,山区因工业发展受到政策限制而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做法。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像股票一样可以交易,比如有些行业,尽管采取了比较先进的技术,但由于行业本身的局限,能耗高、排放压力大,碳排放交易就可以给企业一些出路,拿一些钱购买碳排放,用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许志晖说。
在广东,一些企业和个人也以实际行动参与碳汇交易。比如,深圳航空公司推出首个以积分兑换树苗的“碳补偿”计划,主要方式包括提醒旅客对自己出行的碳排放量(也称为碳足迹)进行计算,以提高环保意识;其次是提供便利让旅客用自己的积分兑换树苗,通过树苗吸收碳量的方式抵减自己乘坐飞机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上了解到,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广东省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这是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启动1年多以来,全国13个低碳试点省市中首个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特派记者田铁流 通讯员罗会江 马学青)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