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出台再生资源产品补贴政策
座谈会上,广州世正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张瑞军谈了自己办企业的困惑。“有技术、有客源,可就是拿不到土地,没有办法投产。”张瑞军话音刚落,市政府副秘书长古石阳表示将加快推进建筑废弃物开发利用,合理利用这一丰富的“城市矿产”资源。他要求相关部门尽快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污泥变建材是首选
在污泥资源开发利用专题座谈会上,国家住建部科技发展中心城乡减排技术处副处长孔祥娟介绍了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和有关政策,并认为广州先试点然后再推广应用是一种稳妥可靠的方法。她说,污泥处理是建设低碳环保城市亟须解决的问题,污泥土地利用应是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在技术路线上的首选。
“对污泥永久处理设施的建设非常迫切——急!急!急!”上海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副处长唐建国在分析城市里污泥处理处置的困境时,一连说了三个“急”字,他对广州在污泥处理技术路线方面的做法表示了赞同,还结合国内外各类处理处置技术应用实例为污泥处理处置提出建议。
广东省环保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汤克敏在会上结合广州市的污泥性质特点,探讨了广州市污泥处理处置的工艺和设备选型趋势。“广州日产污泥超过3000吨,大部分以含水率80%出厂,这给接收企业处理处置带来较大压力”,他提到,鉴于广州市日产污泥量高、大规模集中式处理量和填埋场容量都极为有限等问题,广州中心城区应采用“优先考虑建材利用,其次焚烧”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非中心城区则需因地制宜进行确定。
据市水务局副局长吴学伟介绍,市政府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广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把建材利用作为首选处置出路,其次是发电和焚烧。今年内要开展污泥厂内减量处理设施试点项目建设。在设备选型上要按照占地少、能耗低、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处理后污泥含水率不高于40%。被选择的处理设施试点,将在比较其优劣性后择优在全市推广。市水务部门要求,已运行污水处理厂污泥按照厂内减量至40%以下目标在2015年前改造到位,届时全市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市政府副秘书长龚海杰表示,广州市要建立完善一系列有利于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难题的相关政策,包括污泥处理处置经费保障机制、产业扶持政策等,各有关部门也要大力支持配合。
医疗废物收运应实现二维码管理
在工业废弃物开发利用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根据2011年统计,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659万吨,危险废弃物为30.3万吨,医疗废弃物1.14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94.87%,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副教授潘伟斌指出,国内未见医疗再生塑料合法利用。他说,回收1吨废塑料,可产生0.8~0.85吨再生塑料,节约3~5吨原油和300公斤增塑剂。如果非法转移和不当利用,利润是正常的10倍以上。发达国家利用再生塑料首先要严格分类,仅仅利用未受感染的塑料,对于受感染的塑料,消毒再生,绝大部分还是焚烧。他建议,广州应学习华东城市的做法,全面升级收运设备,医疗废物收运实现二维码管理溯源和跟踪管理,通过电子监控,形成全过程监管体系。采用先进工艺,建设新的医疗废物处理生产线,现阶段以焚烧处理余热回收为主,在严密监控下,再探索其它无害化处理方法。同时,他建议尽快选址建设第二医疗废物处理场。
与会的省人民医院代表听了很是心动。他说,目前医院未被污染的塑料回收利用后,每月可有2万元收入。今后,要将它们更好地再生利用,更多的变废为宝。
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小华认为欧洲对废弃物的管理成功的经验来自3个导则:包装导则、填埋导则和焚烧导则,每个导则都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表。“这就倒逼市场去提升技术,不然就必须缴纳高额的税费。”他认为可以借鉴欧洲的方法,确定时间表倒逼市场提高处理技术。
市政府副秘书长周灵表示,广州市将继续高度重视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利用工作,坚持执法监管和社会监督并重,全面提升工业废弃物处置利用水平。(文/本报记者倪明、蒋悦飞、刘冉冉、葛丹、杜萌 通讯员陶军、黄少江、卢绍昆、 刘婧婷、成广伟、穗经贸宣)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