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广东对PM2.5污染追因溯源

Eedu.org.cn 作者:黄慧诚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8

 

    中国环境报记者黄慧诚


  2012年3月8日,这是中国环境监测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珠三角9市1区共17个站点,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统一向社会发布PM2.5等新指标实时监测数据。


  这也是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在国家规定的期限远未到来之际,是否要顶住压力,将并不“好看”数据公之于众?公布之后,又能否保证系统运行稳定,不出差错?


  公众点击广东环境保护公众网站,便能一目了然地获悉珠三角各地空气质量新指标实时监测数据


  “群众的期盼是环保工作努力的目标,群众的需求是环保工作前进的动力。经济率先发展的广东在环保也要先行先试!”


  面对种种压力,在诸多猜疑和揣测中,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毅然做出了抉择。


  要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除了要有为民施政的担当和锐意进取的勇气外,还需“揽下瓷器活”的过硬本领。这份艰难的考验,无疑落在被称作环保“耳目”和“哨兵”的监测人身上。


  “行!”望着厅领导期盼的眼神,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人率领他的团队给出了坚定的回答。


  这份信心和定力,来自十几年来未雨绸缪的积极探索。尤其是自2006年起,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环科院等著名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建立了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先人一步,在珠三角地区开展包括PM2.5和臭氧等在内的空气质量新指标的监测与研究。几年来,这个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并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大运会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实践的充分验证。


  这份信心和定力,更源自多年来历经风雨的不懈锤炼。从2005年北江镉污染应急处置到2010年茂名“9·21”次生环境灾害处理,只要一声令下,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坚守最后一个离开。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下,广大环境监测人员总能有条不紊、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


  “反应迅速,工作主动,措施得力,成绩突出。”201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现场视察高州水库环境应急自动监测站时,对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勇于担当、敢于胜利的队伍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天,当广大人民群众有新的需求时,当环保中心工作有新的要求时,这支英雄的监测队伍再次冲锋到最前线!


  一次次检查,细之又细;一轮轮演练,慎之又慎……为确保首次发布万无一失,工作人员进行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


  2012年3月6日上午10时,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领导再一次亲临现场指导。


  7日夜晚23时,工作人员对监测、发布等各环节,进行了最后一次调试。


  8日上午9时,新闻发布会准时召开。在数十名中外媒体记者见证下,公众点击广东环境保护公众网站,便能一目了然地获悉珠三角各地空气质量新指标实时监测数据。


  3个月后,6月4日,珠三角空气质量监测网发布站点由17个增至62个。广东提前半年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012年空气质量监测与发布任务。


  社会各界对“珠三角城市群率先发布PM2.5”给予极高评价。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第二期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珠三角城市环境信息公开成绩卓越,前七位中占据6席,为全国树立标杆。”


  2013年10月底前,广东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要发布PM2.5等7项指标实时监测数据,较国家要求提前两年实施


  “十面霾伏”、“雾锁中国”……2013年初,一场遍布全国近百万平方公里的灰霾,将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的关注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10月底前,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发布PM2.5等7项指标实时监测数据。”面对严峻的形势,先人一步的广东再先行,较原计划提前一年、较国家要求提前两年实施。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确保各市顺利完成建设任务,通过积极努力,由省财政落实珠三角外12个地级以上市的全部配套资金,对珠三角地区的江门、肇庆和惠州3市除国家资金外给予20%的补助。至此,广东省空气质量新标准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1571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838万元,省财政配套6294万元,地市配套3586万元。目前,中央补助资金和省财政配套资金已全部下拨到位。


  加快预警平台建设。尽快建立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预报预警业务化平台,建立极端不利天气条件下的减缓与应对措施方案及监管机制。特别是抓紧联合气象部门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研究,出台严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环境应急预案。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在环境保护部与广东省建立部省合作机制下,深入研究解决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进程中的共性关键科技支撑问题,努力改善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在粤港合作机制下,联合香港有关方面,积极开展“改善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的PM2.5研究”,对PM2.5污染进行追因与溯源,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案与对策。


  继续推进国家项目。按照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部署,继续承担“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传输与网络化质控”项目。2013年,要在第一批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第二批264个城市940个站点的实时联网与发布,并实现空气质量监测的网络化质控,为新标准在全国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