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华南首个“国家生态区”名片擦得更亮
![]() |
镶嵌在黄金海岸中的盐田港。 陈慰仲 摄
![]() |
大运中的盐田街景更美丽。
![]() |
绿道建设成果遍及辖区。
![]() |
19.5公里海滨栈道即将全面完工。
![]() |
盐田河水清且美。
![]() |
晚霞中的大梅沙内湖。
![]() |
绿色与文化的融洽。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大跃
实习生 钟春艳
“这里的风景可与美国的迈阿密、洛杉矶相媲美。”8月13日,国际大体联技术委员会主席马克·坦南特来到盐田综合体育馆观赛时,对盐田区美丽的环境赞不绝口。他称赞盐田的街道宽阔,绿化很好,还有美丽的大海、洁净的沙滩和优美的旅游资源,“完全可以跟美国的迈阿密、洛杉矶相媲美。”
两年前的8月,盐田区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区”,蓝色盐田,黄金海岸拥有一张国字号的名片!
盐田区依山傍海,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历届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建区伊始,就确立了建设现代化旅游海港城区的目标,大力实施“蓝天、碧海、绿地”工程。2004年底,盐田在全市首家提出了国家生态区的创建申请,投资18.8亿元,在历时4年的创建过程中,对照国家生态区25项指标体系一项项抓落实,一条条抓整改,终于在2009年8月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区”。在举市大兴“办赛事,办城市”的今天,盐田区借迎大运的东风,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步伐迈得更快、更踏实,巩固创建“国家生态区”成果,把这张国字号的名片擦得更加鲜亮。
盐田区政府投入大力对盐田河的黑、臭问题进行了根治,并将沿河两岸绿化、美化、“公园化”,取得了保护生态,美化城区景观,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需求的“三赢”效果。如今,盐田河已成为全市水最清的一条河。无论是晨风里,还是晚霞中,清澈见底的流水,鸟语花香的景色,深深吸引着广大市民。孩子们在这里嬉戏追逐,情侣们在这里依偎私语,老人们在这里散步、健身、跳舞,多年的臭水沟,成了居民喜爱的休闲场所。
在迎大运、惠民生的工作中,盐田区充分利用“国家生态区”的厚实基础,坚持“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理念,在城市生态建设上再创一项项佳绩
完成了梧桐山大道辅道、大梅沙内湖公园、明珠道、永安路黄土裸露整治以及梧桐山社区公园建设等绿化景观提升项目,对重点节点的芦花景观进行了升级改造,让曾经尘土飞扬的裸露地表成了花红草绿的城市花园;建成区域绿道、社区绿道、登山道总计120多公里,绿道网正在全面张开,辖区自行车慢行系统即将形成,首期将投放5000辆自行车,为市民低碳出行提供免费服务;为彻底整治粉尘污染来源,保护和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区政府投资5471万元,对盐田后方陆域停车场、堆场进行全面整治,目前已完成大部分区域的硬底化处理;蜿蜒曲折、风景优美的19.5公里海滨栈道天然而不着痕迹;整修一新的湖心岛将自然风光与购物风情街巧妙结合……
一花一草、一砖一土,无不彰显盐田迎大运建设工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细心呵护。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谭大跃 摄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